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石头村”实现点石成金

  秋风送爽的季节,兴安盟突泉县宝石镇宝林村的沙果园里,红彤彤的沙果压弯了枝头。

  上世纪90年代,因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宝林村一度被称为“石头村”。为治理水土流失,村民们开始在坡地栽种耐旱的沙果树。

  30年过去了,人们学会了在沙果树下套种燕麦。沙果树根系固土,套种燕麦苗减少水分蒸发,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将荒山变为“聚宝盆”。

  种植户孙树立看着自家90亩果园笑得合不拢嘴,他蹲在田埂上给记者算账:“一亩地能卖2000多块,刨去成本净赚1000多。”更让他得意的是,林间套种的燕麦——嫩绿的草苗为果树保墒,收割后又能卖给饲料厂,生态循环让这片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如今,宝林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沙果种植面积达2.3万亩,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成为当地特色产业。7成农户靠沙果产业增收,全村1万余亩沙果林中有6000亩进入盛果期,每到采果季,周边村民便前来务工。

  村民杨金红一边麻利地将果子分拣装箱,一边说:“别看这活儿简单,手速快的一天能挣100元,比种苞米强。”

  产业链的延伸让果实价值倍增,客商齐国柱带着收购团队驻扎村里,他指着正在装车的果子说:“宝林沙果糖度比别处高2个点,做果干能多卖3成价。”(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慧玲)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