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内蒙古检察机关:2023年以来办理生态案件8168件 追缴修复费21.47亿

  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利军  实习生  安格旭)9月17日下午,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召开的“全区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以来,全区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案件8168件,制发检察建议5268件,提起公益诉讼573件。依法追究违法人员损害生态环境民事责任,要求违法行为人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期间功能损失费等21.47亿元。

  2023年,内蒙古检察机关部署“生态检察三大协作统一行动”,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助力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山林保护统一行动中,全区检察机关以大兴安岭为主场,办理山林公益保护案件1262件。聚焦森林资源、黑土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督促修复林地14.2万亩,保护黑土地28.4万亩,办理野生动物保护案件525件。

  在河湖保护统一行动中,全区检察机关以黄河和“一湖两海”为主场,办理河湖公益保护案件1720件,拆除违建12.98万平方米,督促追缴水土保持费等2.2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26亩。草原保护方面,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为主场,办理草原公益保护案件1746件,保护草原18.61万亩。

  此外,全区检察机关强化重大案件办理,持续跟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办理中央环保督察移送、最高检交办案件105件。构建区域协同办案机制,2023年以来,检察机关跨区域移送案件线索126件,实现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变。

  激发全社会呵护生态环境内生动力,三级检察机关共聘请“益心为公”志愿者3300余人,接收群众反映线索1954件。2023年以来,公益诉讼听证1476次,邀请群众对办案效果监督1846次。

编辑:何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