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技术钥匙”开启河套小麦亩产新纪录

  金秋麦浪翻滚,丰收捷报再传。杭锦后旗小麦亩产量达715.6公斤,较去年最高亩产又高出9.8公斤,再次刷新内蒙古春小麦亩产纪录。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河套地区粮食产能的持续突破,也为北疆粮仓的稳固根基添上了厚重一笔。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抓好粮食生产、做好稳产保供是我们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

  亩产提升,是保障粮食丰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也是夯实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更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耕地有限、水资源紧张的背景下,怎样在不扩大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多打粮食?从去年亩产突破700公斤到今年再攀高峰,河套地区给出了答案:瞄准单产这一关键变量,向农业科技要产量,粮食增产大有潜力可挖。

  粮食生产的出路在科技,技术硬核撑起高产底气。杭锦后旗高产示范田全面实施有机肥还田技术,持续提升土壤肥力。同时,通过轮作倒茬、选用优质良种、引入大型联合农机整地、应用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和两改三配套绿色增效技术,实施“一喷三防”绿色防控等核心技术,构建起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体系,有效挖掘了小麦增产潜力。可以说,河套小麦连续两年刷新高产纪录不只是数字的突破,更是粮食生产攥紧“技术钥匙”的生动注脚,也为更多农户指明了高产方向。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每一次的亩产突破都是起点而非终点,只要我们继续用好科技这把“金钥匙”,育良种、配良机、用良法、建良制,不遗余力深挖单产潜力,就能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产好粮,让北疆粮仓更加丰盈,为中国人的饭碗增添更多“塞外清香”。(哈丽琴)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