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工作时,我们经常能听到“下一步我们将……”“接下来计划……”。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下一步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一阵涟漪后便再无声息,成了名副其实的终止步,导致工作进度停滞不前,效果大打折扣。
这些下一步,不乏思考缜密 、举措具体且有针对性的,但也有照搬照抄文件或个人临时发挥,要么是重成绩而轻问题,又或者是将问题甩给上级处理。这些精心规划或仓促拟就的下一步,往往在汇报时言之凿凿,会后却束之高阁,仿佛按下暂停键,变成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下一步沦为终止步,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综合症。部分干部把汇报视为交差,重点在于让上级听见响声,而非让群众见到实景,工作重心发生了偏离,滋生了形式主义;有的干部面对复杂棘手的深水区改革和矛盾束手无策,只是从文件、报告中搬来万能模板,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的单位缺乏一套清晰、刚性的抓落实闭环管理体系,下一步提出后,谁牵头、何时完成、标准如何,常常模糊不清,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打破困局,需对症下药,让每一个下一步都能落地生根。说了绝不等于做了,要建立建账、督账、销账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将汇报中的下一步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定期对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给下一步装上“跟踪器”。要扭转“重唱功、轻做功”的评价倾向,鼓励干部下沉基层,在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考核考评中,大幅提高工作落实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的权重,让那些能啃硬骨头、善作善成的实干家得褒奖、受重用,让“躺平式”“表演式”干部没市场。同时,也要加强对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克服本领恐慌,掌握新理念、新方法,真正提升谋划发展、破解难题、服务群众的能力,让他们不仅敢说下一步,更懂得如何走好下一步,成为善抓落实的行家里手。
下一步不是句号,而是冲锋号。它承载的是责任与承诺,考验的是担当与智慧,唯有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确保每一项决策部署都从纸上落到地上,从计划变为现实,真正推动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张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