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莫让谣言“跟风”狂飙

  “‘桦加沙’成人类最大的台风灾难?”“汕尾站被倒灌?”“拴车?拴牛?拴飞机?”……超强台风“桦加沙”来袭期间,不少网友都被各类消息揪紧了心,但经官方证实,许多消息实为夸张臆测,旧闻翻炒或AI生成。谣言给防台救灾工作添了乱。

  一场台风,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却有人以天灾为背景玩梗耍宝,试图博取关注、获取流量,实属不该。然而,类似的情况却时有发生。从之前的河南暴雨到青海地震,再从去年的台风“摩羯”“格美”到今年的“桦加沙”,每当出现自然灾害,总有谣言肆虐。

  令人欣慰的是,本次出现的谣言在很短时间内就已澄清。各级气象台和应急部门主动发声,成为稳定人心的“定海神针”——既保证了对气象情况的及时更新,又通过通俗易懂、便民利民的方式,让群众随时掌握核心信息,筑牢心理防线。

  平台也突破流量优先的思维,将重心转到正能量内容科普上,让用户及时接收重要信息,快速下架不良信息,避免不实、不适信息过度传播引发进一步恐慌。不少网民也成为了正能量的一分子,许多人从单纯的“接收者”变成了“传递者”,主动分享所在地的情况和经验,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维护网络环境。

  让守法者畅所欲言,让谣言惑众者寸步难行,这是互联网法治昌明、文明进步的标志。近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对于网络谣言必须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做到违法必究。我们每个人也都应坚守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底线。(方可)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