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十四五”北疆答卷】能源“基本盘”更加稳固 “含绿量”不断提升

  【开栏的话】

  时间见证发展,历史镌刻荣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十四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破解发展难题中厚植优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笃定前行,各项事业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即日起,本报聚焦全区上下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宏伟实践,推出“‘十四五’北疆答卷”专栏:致敬奋斗,全景展现全区上下攻坚克难的非凡五年;展示成就,深度解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凝聚力量,鼓舞干部群众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再谱华章。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能源生产总量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外输能源占全国跨区能源输送总量的三分之一,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扎实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能源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为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能源保障坚强有力

  “十四五”是内蒙古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的五年。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坚决扛牢能源保供重任,强化煤炭兜底保障基础,深挖油气增储上产潜力,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多措并举增强能源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2024年,内蒙古能源领域煤炭产量、电力总装机、发电量、新能源总装机、新能源发电量、新型储能装机、绿氢产能等15项发展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尽显担当。

  全力保煤炭、稳外送。“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着力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加速释放优质产能,加快建设蒙西、蒙东国家煤炭供应保障基地,煤炭产能、产量稳定在12亿吨/年以上,外运量占比稳定在60%以上,落实保供任务量占全国1/3以上。

  全力保供电、增绿能。“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加快推进存量电源项目建设,严控非计划检修停运和出力受阻,推动在运机组应发满发,开足马力多发电、保外送,外送电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全力保油气、稳民生。“十四五”以来,内蒙古主动协调有关央企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苏里格和大牛地气田稳产、巴彦油田上产,原油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天然气产量稳定在310亿立方米以上、约占全国1/7、外送量占比稳定在60%以上。

  能源转型步伐加快

  “十四五”是内蒙古能源转型更快、结构更优的五年。

  立足富集的风光资源优势,“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能源领域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四五”前四年,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规模从2021年的5291万千瓦增长至2024年的1.35亿千瓦,装机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今年以来,内蒙古聚焦扩大供给,紧抓快干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简化新能源项目审批流程,推进“沙戈荒”大基地、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等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新增新能源装机1182万千瓦,累计新能源装机达1.47亿千瓦,继续稳居全国首位。

  在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能源新业态投资持续向好。“十四五”以来,内蒙古抢抓绿氢产业市场化、规模化发展窗口期,全链条攻坚打造全国绿氢先行示范区。2024年,内蒙古绿氢产能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8月,全区绿氢产量5104吨、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与此同时,内蒙古积极开展新型储能专项行动,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新型储能已批在建、待建规模2815万千瓦,建成规模已突破1134.09万千瓦。

  五年间,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突破,内蒙古能源供给结构加速优化。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52%。今年1—8月,全区新能源发电量1810亿千瓦时,占全区电源发电量的31.6%,绿色电力在电力供应中的比重持续提升。

  目前,内蒙古已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与8个省份建立了绿电外送交易合作,“十四五”期间累计外送绿电规模超2700亿度。

  能源改革纵深推进

  “十四五”是内蒙古能源改革纵深推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五年。

  五年间,内蒙古坚持守正创新,聚焦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能源领域改革任务有效落地落实。

  在紧抓快干新能源方面,内蒙古通过建立新能源开发新机制、创新新能源投资合作机制、完善绿电就近消纳机制等改革举措,推动新能源发展提速增效。出台加快新能源和电网工程审批建设13项措施,新能源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压减50%;集中式光伏项目实行集成并联、线上办理;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即报即批、应批尽批”。出台《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规则体系》等政策措施,在区内开展绿电交易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绿电交易。2024年,内蒙古绿电交易结算电量762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

  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方面,完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大力发展煤基新材料,加强煤矸石等煤矿废弃物循环利用,提升煤炭延链增值水平。优化电力市场机制,及时对电力中长期交易做出优化调整,推动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蒙西正式运行、蒙东试运行,继续在全国保持电解铝、合金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电价优势。完善能源保供机制,严格落实电煤、天然气中长期合同,推动设立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完善电力需求侧响应市场化补偿机制,激励用电企业主动参与系统调节。

  通过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活力、增强了动力、提高了效能,有力推进内蒙古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实现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能源行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展望“十五五”,内蒙古将继续牢记嘱托、踔厉前行,推动现代能源经济逐“绿”前行、向“新”进发,全面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为端稳“能源饭碗”作出更大贡献。(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康丽娜)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