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郑慧英)9月30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了解到,国庆期间,国内首个融合火山地质文化和航天科普的沉浸式体验服务区——G55二广高速白音淖火山主题服务区建成,开始试运行。
走进白音淖服务区,人们仿佛瞬间邂逅火山,穿越太空时光。在这里,太空与火山元素随处可见,广场上巨大的太空人像,前台各种小摆件,甚至在门口的座椅上休息,都有太空人相伴。依托“地质文化+航天科普”主题,服务区还推出“火星拓印”地质科考体验、“星空讲堂”科普讲座等互动项目。在这里,家长们可以与孩子在飞船营地、星际启航体验仓进行沉浸式太空、火山游玩体验,在太空种植体验区、云海归途VR体验空间体验“黑科技”。此外,服务区内还有诸多太空主题文创产品、玩具可供挑选。游客可亲手制作火山岩标本,通过专业讲解探秘乌兰哈达火山与火星火山的地质关联,在实践中感受地质科学与航天探索的魅力,能感受到别样的风情与体验。
通过融合航天主题视觉元素与内蒙古本土文化符号,白音淖火山主题服务区打造游客沉浸式从飞向火星到人类建设火星基地的全过程体验,并实现车辆直通火山腹地、“下车即入景”的无缝衔接,构建起“快行漫游”服务体系,着力培育高速交通与主题游憩型结合的典型案例。而沙漠深处的G65包茂高速响沙湾沙漠主题服务区,则聚焦“穿沙体验+文化沉浸”,深度融合交通枢纽与景区集散功能,拟推出“沙漠徒步行”“沙漠星空观测”自营体验套餐,构建全域联动的产业生态,游客可在此换乘越野车直达核心景区,看驼铃摇碎斜阳,寻沙韵长鸣大漠,通过“服务区—景区—目的地”的动线设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45分钟延长至3小时以上,由“路过式消费”转化为“沉浸式体验”。
今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2025年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建设旅游特色服务区是其中重要的内容。通过服务区基础设施升级、业态创新融合、文化场景营造,响沙湾沙漠主题服务区、白音淖火山主题服务区正由从“出行补给地”转变为“休闲打卡地”,成为等北疆文旅新地标。从“行色匆匆”到“悠然畅行”,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沉浸”,服务区的交旅融合形态正以“交通为骨、旅游为魂、文化为韵”的理念,拓展着漫游壮美内蒙古出行记事的新“打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