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秋日更胜春朝。大森林、大草原被“染”成金黄色,随手拍都是壁纸。国庆黄金周,内蒙古推出118项文旅活动,让每一位游客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旅游追寻的是什么?是烟火气息里的诗意和情怀!素以“大”字号闻名的内蒙古文旅深谙这一核心要素,以“活动+”为支点,撬动文旅经济从“季节性火爆”向“全时全域化繁荣”跃迁,在全国文旅热潮中拓出一片天地。
“活动+”出融合发展生态圈
“活动+”的核心在于“+”的深度和广度,内蒙古文旅通过资源整合、场景创新,打破传统旅游的时空限制,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四季联动、产业赋能”的闭环生态。
今年初夏,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包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文旅发展主题活动,开幕式选在“天下黄河第一村”画匠营子村。文创非遗市集、后备箱夜市、河畔音乐会,一场场精彩活动,展现出“天下黄河第一村”的魅力。春赏流凌、夏赶大集、秋赏红叶、冬来滑雪,昔日因搬迁而沉寂的小村庄通过文旅活动变身网红村,游客络绎不绝。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孙国铭说:“当前文化活化已从传统的歌舞表演、展览展示转向动态场景营造与深度参与体验,通过品牌活动将文化元素转化成可感知、可互动的体验项目,以此激活各地文旅发展活力。”
秋日的阿尔山,天地间的斑斓如打翻的调色盘,引得全网为这场秋日盛宴按下“收藏键”。距离国庆黄金周还有半个多月,阿尔山的酒店已经被预订一空。国庆假期,阿尔山推出23场文旅活动,主题音乐会、花车巡游、穿越大兴安岭自驾英雄汇、漂流挑战赛等各具特色的活动遍地开花。
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阿尔山为内蒙古破解季节瓶颈,构建全时段消费场景走出“先手棋”。创新推出“旅游+”“+旅游”特色产品,加速森林牧场、森林浴道等“森”系产业提质升级。2025年上半年接待旅游者213.51万人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64天增至2.5天。
内蒙古通过“同一地点四季产品迭代”与“核心IP四季持续运营”双轮策略,推动文旅经济从“夏旺冬淡”的季节依赖转向“四季均衡”的全域繁荣。
数据彰显实力,今年1月至8月,内蒙古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1360.92万人次,同比增长10.92%;接待国内游客总花费3261.93亿元,同比增长9.73%。
新场景新气象
9月23日,呼和浩特“回空间”艺术中心里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
模特身穿极具民族特色的服装穿梭在场地周边,场地中央是精彩的马术表演。观众难掩兴奋地说:“真没想到在村子里能看到这么时尚的表演,这个地方太有设计感了,听说这里用的材料都是村民盖房剩下的材料,‘回空间’风格年轻又时尚,还能吃美食、看演出,我一定把它推荐给朋友们!”
游客的频频点赞,离不开呼和浩特在文旅上的布局用心。
归绥老城推出的“民族风旅拍+”活动,已经形成产业,从大召寺前的红墙金瓦到塞上老街的青石古道,专业团队提供地标打卡、妆造设计、跟拍剪辑等一站式服务,游客可化身“草原公主”“马背骑士”,在镜头中定格北疆风情。
而极具现代感的丝绸之路公园则以科技赋能文化活动,雕塑艺术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对《问道》《思想者》等馆藏雕塑进行数字化重塑,让雕塑“活起来”,观众指尖轻触就可与艺术形象跨时空互动。
在数字技术重塑文旅生态的当下,科技不断助力文旅融合。今年8月“跟着电影赶大集”草原行活动,运用“AI预演+直播互动+社交传播”模式,前期用AI绘制数字场景预热,现场设“光影那达慕”数字互动区,新奇的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开幕5天吸引游客63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8万人次,直接带动消费6.17亿元。
6月开启的北疆文化活动季为新场景提供了绝佳舞台,各地挖掘地域特色,打造出一批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文旅体验项目。
在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推出“夜游乌兰木伦湖”项目,利用光影技术将湖面打造成流动的画卷,配合无人机表演和民族音乐会,形成“水陆空”立体夜游场景;乌海市依托黄河文化,开发“沙漠看海”主题线路,将沙水奇观与葡萄酒庄、非遗工坊串联,游客可体验“上午骑骆驼、下午品红酒、晚上观星河”的多元乐趣。这些创新场景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通过社交媒体裂变传播,让“内蒙古不止有草原”的形象深入人心。
文旅活动叠加新场景成就了新业态,新业态与新模式交织碰撞,共同绘就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内蒙古文旅新画卷。
“流量”变“增量”
今年暑期开始前,内蒙古旅游市场被各在线旅游平台看好。携程数据显示,6月份内蒙古旅游搜索热度排名跃升8名,环比增长排名全国第二。
暑期过后,内蒙古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7月至8月,共接待国内游客7631.84万人次,同比增长8.28%;游客总花费1369.41亿元,同比增长7.64%。
成绩的背后,正是内蒙古文旅通过“活动+”,撬动消费、投资、就业等领域,形成百业融合、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去年国庆黄金周前夕,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推出“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经过一年的打造,内蒙古文旅产业在这一品牌引领下,不断出圈出彩,活动相关互动声量累计达19548.59亿次,有效覆盖人群520亿人次,创下内蒙古文旅品牌传播新纪录。
每个盟市走出去招商引客,都会打起“歌游内蒙古”品牌的大旗。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文旅融合的向深发展,就业结构也实现了从传统服务岗位向多元新兴职业的跨越。
阿尔山氧心森林浴道启动了“歌游内蒙古·百名导游领跑计划”,导游统一使用“歌游内蒙古”标识的导游帽和导游旗,领唱草原经典歌曲。当地还积极探索“资源融合+体验创新”的发展方式,将自然音乐会、民族舞蹈工坊与温泉疗愈结合,催生了文旅体验活动组织者、康养活动指导师等新职业形态。这些新职业的出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元的就业选择,推动了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歌游内蒙古”品牌活动的强势赋能下,2025年上半年,“歌游内蒙古”“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系列精品文创带动了文创消费热潮,全区礼品、装饰品、纪念品商店消费金额达7.67亿元;各类食品店及专门食品零售店消费金额12.48亿元。借着“文旅热”的东风,各类文旅品牌活动积极融入市场元素,推动了多产业融合发展,内蒙古的文旅产业发展能级正不断跃升,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力与社会价值。
从“活动+”到“场景+”,再到“品牌+”,内蒙古文旅产业的跃迁密码,在于始终以游客需求为核心,以创新为引领,以融合为路径。当草原的辽阔与科技的智慧相遇,当传统的厚重与现代的时尚碰撞,内蒙古正以独特的文旅实践,书写着“北疆文化”的新篇章。(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冯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