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全国10家 内蒙古唯一 鄂尔多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走进全国前列

  前不久,由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主办的2025年鄂尔多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成果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发布会共发布资政报告、工作指引、研究报告、数据库和评价指数等五大类49项成果,同步启动由鄂尔多斯市主导参与的《智能技术政务应用 政务大模型应用效果评估规范》《智能技术政务应用 政务服务人员智能技术应用指南》2项国家标准研制起草工作。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就是利用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围绕社会治理重点领域、超前搭建智能社会治理应用场景,总结形成智能社会治理的经验规律和理论,制定一批智能社会治理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措施。

  2021年9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公布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开展为期5年的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全国共确定上海市杨浦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成都市、鄂尔多斯市等10家综合基地。

  作为全国首批、内蒙古唯一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鄂尔多斯市主动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不断探索、迭代升级智能社会治理目标、任务和机制,发挥“试验田”作用,着力打造“样板区”。

  “驾驶证换证快到期了我都不知道,是车管所的工作人员主动打电话通知我的。以前是‘人找服务’,现在是‘服务找人’”,这是鄂尔多斯车主对全国首批车驾管“主动办”服务的直观感受。

  记者了解到,依托大数据筛选与 AI 智能外呼技术,车管所针对期满换证、核发免检合格标志等5项高频业务,实现“符合条件自动触发、智能办理零跑腿”,上线仅一个多月便办结业务3000笔。

  “不用跑窗口,AI 电话确认后,新驾驶证直接寄到家”“新能源号牌3分钟扫码取,省了邮费还不用等一周”“全区首家智慧自助考试区,让满分学习、注销可恢复考试实现‘随到随考’”……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车管所的沉浸式数智服务让“温度”与“速度”触手可及。

  自入围综合实验基地以来,鄂尔多斯市依托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专业力量,超前探索智能社会的运行模式、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共同发布了首项智能社会治理领域地方标准,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起草,在基层治理、双化协同、数字乡村等领域形成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标准规范等成果100余份。

  2024年,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发布了实验基地中期评估通报,鄂尔多斯市获得“工作进展明显、成效突出”的评价,在全国综合基地中名列前茅。其中,地区发展的绿色化与智能化成为考核的重要一环。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双碳’目标任务,我们联合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提出了‘风光储充+CΟ,冷热一体化+智慧能源管控’的零碳解决方案。”临港能源公司总经理贺瑞介绍,通过绿电和二氧化碳供热制冷技术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供—储—用”智慧能源管理体系,打造全国首家零碳机场。

  无人驾驶公交车在城市中稳步行驶,自动驾驶清扫车、快递车在街道上穿梭工作,无人驾驶电动重卡在矿区有序运行……“车路云一体化”生态体系建设方面,鄂尔多斯市推进智能化与城市智能网联的发展不谋而合。

  2024年,鄂尔多斯市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眼下,涵盖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物流运输等领域的“车路云一体化”多元场景应用在这里加快落地,“聪明车”跑上“智慧路”正在具象化。

  卡尔动力鄂尔多斯分公司行政负责人王鹏介绍,智能驾驶不是替代人,而是用数据优化“人—车—路—货”的协同效率。2021年,公司首创“领航车有人、跟随车无人”混合智能编队模式,在西北、华北多地实现干线与专线物流自动驾驶常态化测试运营,目前已形成超300台规模的全球最大自动驾驶运输车队,累计完成2000万公里编队运营、2亿吨公里货运量,实现超300公里最长距离全无人货运。

  当科技深度融入业务流程,当数据开始“读懂”群众需求,鄂尔多斯正以“课题研究—实践验证—标准输出”的闭环路径,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贡献鄂尔多斯智慧。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毛锴彦)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