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十四五”北疆答卷】凝心聚力抓党建 擎旗奋进新征程

  五载奋进,北疆大地万象更新。从广袤草原到莽莽林海,从沃野良田到繁忙口岸,内蒙古处处呈现沧桑巨变,印证着历史的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内蒙古今天的发展成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内蒙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紧紧围绕“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的总体思路,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突出政治引领  筑牢信仰之基

  2024年8月底,内蒙古党校的教室内气氛热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正是我们破解资源型地区转型难题的‘金钥匙’。”学员们分享着学习体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自治区党委先后出台《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加强党委班子政治建设的规定》,示范带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理论清醒方能政治坚定。我区坚持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先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领航前行计划。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开展学习,以上率下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专题党课等常态化学习机制。“数智干教”一体化培训平台建成后,累计培训党员干部155万余人次。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开展创新提升三年行动,引导党员融会贯通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党建篇”“改革篇”“民族篇”“内蒙古篇”。

  思想的洗礼、党性的锤炼,铸就了党员干部讲政治、重实干、勇担当、守规矩的鲜明底色。

  夯实组织建设  打牢基层基础

  金秋时节,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苏木政府广场热闹非凡,带着“泥土气息”的宣讲接连不断。大家不仅加深了对惠民政策的理解,也真切地体会到党的关怀。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自治区党委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广大党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一线担当,在防汛救灾等关键时刻冲锋,汇聚起磅礴力量。

  精准施策,创新模式,基层党建闪耀出诸多亮点。

  ——以实施“北疆先锋”工程为抓手,选树命名自治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684个,全区建设堡垒支部6万个,创建坚强堡垒支部1.6万个,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选树命名全区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98名,扶持630个嘎查村发展新型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向嘎查村选派驻村干部10684名,推动24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嘎查村提质增效。

  ——分类指导机关、社区、边境地区、高校、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旗帜在全区各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淬火锻造队伍  培树清风正气

  “欢迎来到品至鄂前旗抖音直播间……”连日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各镇驻村第一书记抢抓“排球热”带来的出圈机遇直播助农。

  排球运动蝶变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增进了干群间的理解与信任。群众满意的不仅是办成了事,更是党员干部主动靠前、不计回报的工作作风。

  选人用人导向关乎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我区以能上能下激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连续3年评选“担当作为好干部”280名,提拔重用和晋升职级211人,2022年以来对不胜任现职、履职不力的898名干部进行组织调整,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务实举措焕新党风政风。我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一体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三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作风建设。通过“三多三少三慢”和“慢粗虚”问题整治,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创新“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制度,今年以来,全区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814个,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侵害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等案例2073个,作风转变让群众可感可及。

  非凡成就,依靠党的坚强领导;续写辉煌,更需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内蒙古各族儿女砥砺前行,以清风正气迎接大道如砥的灿烂明天。(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宋爽)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