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科学那达慕”让观众过足科学瘾

  10月1日至8日,内蒙古科技馆开展第六届“科学那达慕”活动。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科学为媒、创新为桥,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系列活动,向公众提供了一场集知识性、趣味性、爱国情怀于一体的科普盛宴,累计吸引33871人次参与。

  作为内蒙古科技馆的综合性品牌活动,本届“科学那达慕”活动延续高规格,也玩出了新花样。从热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到炫酷的科学秀,从亲子互动的创意活动到感动人心的科学家故事,每一个环节都让科学看得见、摸得着、玩得嗨,科技馆成为假期里大人孩子都爱的热门打卡地。

  10月1日活动启幕当天,科技馆南广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观众齐声高唱国歌,滚烫的爱国情怀瞬间点燃现场。“七彩科学秀”一开场,焰色反应让火焰变身“彩虹”、酸碱指示剂让溶液“换衣裳”……炫酷十足的科学实验秀上,科技辅导员们借助道具、实验,直观生动、妙趣横生地讲解科学知识,孩子们在互动体验中明白了各种科学现象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

  大型教育活动则让观众过足“科学瘾”,科技辅导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让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生动有趣。在“趣探飞翔之梦”中,观众跟着科技辅导员组装滑翔机模型,听“滑翔机之父”的故事,亲手试飞时,看着模型掠过头顶,探索欲直接拉满。“安全行驶的火星车”前,“小小工程师”们专注地拼搭火星车,琢磨机械原理,仿佛下一秒就要登陆火星……

  文化与科学的碰撞,更是让活动多了几分诗意。中秋主题活动“花好月圆”中,亲子家庭围坐在一起,听中秋传说、学月相变化,再用彩色毛毡拼出玉兔、月亮,把“团圆”做成挂件带回家。儿童科技园的喜迎国庆——毛毡寄我心、“扣”响爱国心等活动中,小朋友们用彩线勾勒红星、用扣子拼出国旗,满满节日气氛。

  主舞台文艺展演同样亮点满满。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的合唱《玉盘》《红领巾相约中国》童声清亮;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云谷中学带来的机器狗表演“文明小使者的上学路”,把人工智能玩出了新花样;呼和浩特市建华学校的情景剧“AI时代未来我们”,带领观众畅想科技未来。科学家戏剧《草原粮仓》《马兰花开》,演绎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苦难中坚守的故事,内蒙古科技馆的“小小科普讲解员”们也前来助阵,舞蹈、大合唱、大提琴、竹笛独奏等表演,让科学传播焕发青春活力,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为了让大家逛得透、学得深,内蒙古科技馆讲解服务全程在线。常设展厅“定时讲解”准点开播——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展项前听航天故事,在“生命与健康”展区探秘人体奥秘,科技辅导员把复杂原理聊成“家常话”,观众听得入迷;互动展项前,大家有序排队体验,从“地震模拟”到“光影魔术”,亲手操作的快乐让科技不再遥远;专题展厅“共和国脊梁”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通过实物、影像、图片等多维度展示,诉说着科研先辈的坚守,展示了榜样的力量。

  此外,特效影院在活动期间特别设置了“光影科学梦”科学电影巡映环节,精选一系列与科技创新、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相关的优秀影片,用光影讲述科学故事,并举办“观影学科学”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拓展人们的科学视野,传递爱国情怀。

  期间,内蒙古科技馆还举办了2025—2030年“馆校合作”基地校签约授牌活动。(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白莲)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