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让无数“小众秘境”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带动文旅经济的同时,也让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随意丢弃垃圾、踩踏植被、惊扰野生动物等不文明行为频繁出现,严重威胁生态平衡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本应和谐共生,惺惺相惜。欣赏美景是喜悦,但不能成为破坏者,不要让“打卡”变成“打扰”。
首先,完善法律监管,筑牢法治屏障。应加快出台网红景点专项管理细则,明确政府、景区运营方、平台及游客等各方责任,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有责可究。建立文旅、环保、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对屡教不改者,可纳入旅游黑名单,大幅提高违法成本,为生态保护筑牢坚实的法律防线,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其次,强化景区管理,提升承载能力。景区运营方应科学评估生态承载力,合理制定游客接待上限,推行分时段预约制度,规划合理游览路线,避免游客过度集中带来的生态压力。同时,加强人员配备与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服务水平,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文旅部门也可联合媒体、社区等,通过公益广告、短视频、主题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文明旅游理念和生态保护知识,增强游客的责任感。
最后,压实平台责任,规范内容传播。短视频平台需完善审核机制,在宣传网红景点的视频中强制添加“承载力提示”“环保须知”等标识;对隐瞒风险、传播虚假信息的博主,应限流或封号。与此同时,支持和鼓励平台和博主创作生态保护主题内容,把流量转化为环保传播力,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让网红景点不只是吸引眼球的噱头,更成为传播生态理念的窗口,使流量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助推器,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赵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