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伦贝尔

墨香飘草原!白岩松携“思想礼物”助力呼伦贝尔文旅

 

  他从这片草原出发,以阅读为翼,见过更辽阔的世界;如今他载着墨香归来,与家乡人民共赴一场思想盛宴。

  10月7日上午,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内暖意融融,伴随着阵阵掌声,“思想草原 墨宝书香”白岩松图书物品捐赠仪式如期举行,为金秋草原增添了一抹厚重又鲜活的文化底色。

  “欢迎白老师回家!”白岩松抵达现场时,早已等候在此的高校学子、机关青年代表纷纷起身致意。10点30分,专题讲座率先拉开序幕,他以《从“流量”到“留量”:文旅IP的长期主义之道》为题,用“网红打卡地昙花一现”对比“呼伦贝尔IP沉淀多年”的生动案例,抛出“草原文化如何被看见、被记住”的思考,台下的笔触声沙沙作响,不时有人点头呼应。

  30分钟讲座意犹未尽,青年对话环节立刻掀起小高潮。“冰雪产业和青年发展怎么双向奔赴?”“面对‘特种兵式旅游’,文旅行业该咋调整?”“政治课上听老师讲过的‘银发列车’,我们该如何发展老年旅游行业?”······几个接地气的问题抛出来,白岩松笑着接招,用媒体人特有的敏锐视角,结合呼伦贝尔实际给出建议,现场笑声与掌声交织。

  青年对话环节,海拉尔第五中学的学生起身,语气里带着困惑:“白老师,现在的书太多了,想获取知识又不知道看什么书好,您能推荐几本吗?”白岩松闻言笑了,摆了摆手说:“其实啊,人找书难,但书找人简单。别人的‘珍宝’,可能是你的‘路人甲’。就像有人做文旅策划卡了壳,想从时间维度找长期主义的答案,它不会主动找你,但当你心里有了‘困惑’这个钩子,自然会在书架上与它相遇。”这番话让台下的青年们频频点头,不少人已经默默记下了“书找人”这三个字。

  先动起来,先去“撞”。白岩松望着身后的捐赠书架,今天把这些书留在了呼伦贝尔,不是让人们挨个读,是等人们哪天心里“痒”了、“堵”了,再来这儿找——那时书找人,一找一个准。

  白岩松曾说,年少时正是阅读让他知道“世界不只是呼伦贝尔”,而今天,他要让更多家乡青年知道,书本里的万千气象是踏足世界的另一双眼睛。捐赠仪式现场,他将一摞摞带着墨香的图书、纪念品递到民族博物馆工作人员手中时,镜头瞬间定格——红色的绸带衬着书籍,与墙上“思想草原 墨宝书香”的背景板相映成趣,笑容里满是对呼伦贝尔青年的期待。

  捐赠结束后,白岩松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捐赠书物是希望为呼伦贝尔搭建一个“思想小站”,谈及“岩松书屋”,他还顺势聊起冬季旅游策划、游客关心的“吃住行游购娱”,句句离不开草原文旅的长远发展。

  秋风卷着呼伦贝尔的落叶掠过会场窗外,活动虽已圆满落幕,散场时,不少青年仍捧着刚获得的签名书籍讨论不停——这场带着“思想礼物”的仪式,不仅留下了图书与物品,更给呼伦贝尔文旅的未来,播下了“流量变留量”的灵感种子。徐璐  孟虹余 郑浩天 李朕滨 赛汉 杨阳 任彦依 周晴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