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兰察布

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乌兰察布分局 成功举办“青山雅韵·诗画自然” 采风创作自然宣教活动

 

  为充分展示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成果与壮美自然风光,提升公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意识,10月4日-6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乌兰察布分局主办,内蒙古圣水梁九龙湾实业有限公司承办的“青山雅韵·诗画自然”采风创作自然宣教活动在九龙湾圆满举行。自治区文艺界书法家、画家、诗人、摄影家及乌兰察布分局干部职工、生态环保爱好者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以“诗书画摄”为载体、“自然累积”为线索、“生态宣教”为核心,通过“自然感知+文化创作+生态科普”三位一体的沉浸式模式,让参与者在笔墨丹青与自然探索中,领略大青山的生态之美,强化对其生态价值的认知,为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播工作注入新动能。

  自然感知,以脚步丈量青山生态之美

  开幕仪式在九龙湾庄重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乌兰察布分局相关领导率先登台致辞,随后参与活动的企业代表与诗书画家代表先后发言。开幕仪式结束后,全体参与者开启了丰富的采风之旅,大家沿着精心规划的路线深入户外写生打卡地。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大青山植被、地貌、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及当地红色历史文化故事。近距离观察白桦、山杨等原生树种的生长形态,触摸岩石上的地衣与林间的苔藓,感知这些平时容易被忽略的“自然细节”,为后续的文化创作积累鲜活素材。

  文化创作,以笔墨定格生态价值之韵

  采风结束后,“诗书画摄”创作成为活动的核心亮点。诗书画家和摄影家们将采风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艺术作品。书画家们挥毫泼墨,将眼前的层峦叠嶂、霜染秋林、黄红相间、涧水潺潺转化为笔墨丹青;诗人则以文字为媒,创作诗歌抒发对生态保护的思考,让“大青山的故事”在笔尖流淌;摄影家们用镜头的视角,不同角度记录大青山的光影画面。几天时间里,共创作诗作50余首、书法作品35幅、画作12幅、摄影作品20幅。

  生态科普,以互动深化生态保护之识

  作为活动的核心目标,“生态宣教”贯穿全程。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自然课堂”的形式,向参与者系统介绍大青山的生态地位:它不仅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更是华北地区珍稀动植物的“基因库”,目前已记录到高等植物 1249种,比保护区2014年综合科考记录增加145种、野生动物303种,比保护区建立初期增加55种。本次活动打破了传统生态宣教“单向输出”的模式,让参与者从“被动听”变为“主动悟”,真正实现了“在体验中感知,在创作中理解,在互动中认同”。

  此次活动不仅充分展示了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成果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以艺术为纽带,凝聚起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强大合力。通过诗词书法绘画摄影艺术生动展现了大青山保护工作成效,深度挖掘了大青山地区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美学内涵。下一步,乌兰察布分局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生态宣教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参与生态保护,共同守护大青山的绿水青山。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