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精准对接供需资源 “双导师”带出“小幼师”

  “小朋友,不哭不哭,老师陪你玩儿……”清晨开园后,在锡林浩特市楚古兰幼儿园的操场上,总有幼儿哭闹着不肯入园,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生白玉洁耐心安抚着幼儿。

  和白玉洁一样,她班级的31名同学以“学生老师”的身份,已经在锡林浩特市4所幼儿园开展了一段时间的跟岗实践。这种“下课即上岗”的培养方式,正是该院学前教育专业精准对接校企资源,创新探索“一体双推”幼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真实写照。“一体”即校院教师团队形成的产学研学习共同体,“双推”则是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同步推动“工匠班”学生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师范教育系与锡林浩特市额尔敦幼儿园、宝力根幼儿园等15所幼儿园建立稳定合作机制,充分整合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多元化优质资源,形成市域产学研学习共同体。

  “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现代工匠班’的核心在于‘按需施教’,幼儿园的老师和系里的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双重指导,让学生们具备出校门就能上岗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吴虹雨介绍,学院与锡林浩特市4所幼儿园共建“院园合作联盟”,院园双方共建实践指导委员会,制定实践方案和考评细则,经过累计两个月的工学交替学习,学生便能熟练配合主班老师完成幼儿生活照护、游戏活动、集体教学等全流程工作。此外,学院还与8所幼儿园共同制定12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这种以教职工身份深入幼儿园的实践方式,让我们真正做到了学习有效果,工作有成效。”工匠班学生石春燕说。

  在大力推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教师业务素质也得到很大提升,目前,学院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已达62%,“心系北疆、师德高尚、知幼善育、吃苦耐劳、仁爱宽厚、传承创新”的“六全”新幼师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步形成。(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刘志贤  通讯员  芮雪  吴虹雨)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