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检察日报】我们的“法治安答”内蒙古锡林浩特:将人民监督员制度深度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

  2025年10月13日,《检察日报》第6版刊发题为《我们的“法治安答”内蒙古锡林浩特:将人民监督员制度深度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的文章,报道了近年来,锡林浩特市检察院将人民监督员制度深度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打破传统监督模式,构建起“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跟踪”的闭环工作机制。

  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10月13日《检察日报》第6版

  “没想到我的意见被完全采纳,这让我真切感受到监督的分量。”人民监督员苏和在参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检察院此前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案件时建议,对涉案未成年人增加社区志愿服务考察内容,这一建议被办案检察官写入考察方案。如今,这名少年已顺利完成考察期,重返校园。

  近年来,从草原深处的公开听证到数字检察平台的云端监督,锡林浩特市检察院将人民监督员制度深度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打破传统监督模式,构建起“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跟踪”的闭环工作机制。

  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保护专项监督中,人民监督员跟随办案组实地勘查草原破坏现场,并建议把检察机关的“公益守护人”“公益守护人驿站”覆盖到全市。锡林浩特市检察院据此在全市基层苏木嘎查(苏木,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乡级行政区;嘎查,行政村)实现“公益守护人”“公益守护人驿站”全覆盖,组织公益守护人队伍不定期在全市开展巡河护绿行动,让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

  锡林浩特市某地因多年无序开采形成废弃采石采沙坑,严重破坏草原生态。锡林浩特市检察院立案调查后,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但跟进监督发现整改不到位,遂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在案件办理全程,人民监督员深度参与,与检察机关一起督促行政机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废弃采坑专项治理,使5580亩草原生态修复到位。

  针对边疆地域辽阔、监督时效性弱的问题,该院开发驻苏木、乡镇“微信检察室”,以微信工作群的方式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人民监督员通过手机微信即可实时接收案件监督邀请、远程参与监督听证,提交意见建议。2024年以来,人民监督员已依托“微信检察室”完成多起跨区域案件的线上监督。

  为提升监督质效,锡林浩特市检察院建立“分类培养、精准赋能”培训体系。针对不同领域案件特点,邀请法学专家、行业骨干为人民监督员开展专题授课。在办理一起金融诈骗案件前,组织金融领域人民监督员进行证据审查专项培训,使监督意见更具专业性。同时,该院定期举办“检察开放日+监督案例复盘会”,通过模拟听证、案例研讨等形式,让人民监督员沉浸式体验检察办案流程。在该院2024年开展的“草原生态检察”主题开放日活动中,人民监督员与检察官一同实地走访草原生态修复现场,督促修复进程,提出意见建议,为后续监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以来,人民监督员共参与锡林浩特市检察院案件办理31件,被该院干警亲切地称为“法治安答”(安答,蒙古语,对结拜的兄弟姐妹的称呼)。(记者:沈静芳 杨晓月)

  制作:杨苏雯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