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医美火爆不能失序

  最近一段时间,医美乱象频频成为舆论焦点。我国医美市场持续发展的同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也屡屡发生。

  这几年,医美消费群体扩大,市场下沉趋势明显,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医美消费大军中。一些“轻医美”项目,凭借价格低、恢复快等优势,吸引了不少工薪阶层、高校学生等群体尝鲜。

  扩张的市场需求让不法分子嗅到可乘之机,更有一些黑心机构乘虚而入。许多不具备资质的生活美容类机构违法违规开展医美业务,针剂、药物进货渠道不正规,操作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突出。同时,诱导消费套路层出不穷。社交平台的“种草笔记”“变美心得”等软文宣传“幼态脸”“嘟嘟唇”等概念;医美机构则“黑心”地为前来咨询的消费者制造容貌焦虑;针对消费能力不足的咨询者,甚至诱导高息贷款和高额消费。有的机构不提供有效就医证明,用厚厚的“知情同意书”规避责任,导致消费者出现身体不适、消费不满意等情况,常面临“举证难、认定难、追责难”的困境。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点名虚假宣传、非法行医等医美市场乱象,明确生活类美容机构严禁开展医美项目,不建议未成年人做医美,释放出医美市场高速发展不能失序的信号。

  “轻医美”不能“轻责任”。推动医美市场成熟发展,加强精细化治理十分必要。要严格核查相关机构资质与人员执业资格,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医美广告监管,禁止非医学术语、情绪化话术和模糊效果承诺,严查风险提示缺失;司法实践中也要加强对消费者保护,防止“知情同意书”被滥用于免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难免让人心动。消费者动心也得动脑,避免因盲目追求变美而掉入营销陷阱。针对医美消费低龄化趋势,家长、学校、社会应合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和价值观,帮助其建立基于内在美的自信。(张晓)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