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法治日报】乌海公安全程护航秋收确保颗粒归仓

  2025年10月14日,《法治日报》第8版刊发题为《乌海公安全程护航秋收确保颗粒归仓》的文章,报道了金秋时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周边农村地区的田野里一片金黄,收割机轰鸣作响,农户们忙着收割、晾晒、归仓,一幅丰收的画卷徐徐展开。在这幅画卷中,乌海公安守护金色麦浪的藏蓝身影格外醒目,为丰收季增添了一抹平安底色。

  报道如下:

  《法治日报》(2025年10月14日08版)

  金秋时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周边农村地区的田野里一片金黄,收割机轰鸣作响,农户们忙着收割、晾晒、归仓,一幅丰收的画卷徐徐展开。在这幅画卷中,乌海公安守护金色麦浪的藏蓝身影格外醒目,为丰收季增添了一抹平安底色。

  秋收巡逻队:守住丰收“安全感”

  “老乡,收割的时候别把农具随便放路边,注意看管。”清晨6点,乌海市公安局海南分局巴音陶亥派出所民警新吉力图带领辅警李岩松来到万亩滩农田区,边巡逻边向正在收割玉米的农户叮嘱。

  针对秋收期间农户早出晚归、农机具多等特点,乌海市公安机关组建了秋收巡逻队,采取“车巡+步巡”“定点值守+动态巡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农田周边、仓库附近、乡村道路开展巡逻,日均巡逻里程超80公里。

  “以前总担心收割机停在田边会丢零件,现在民警天天来巡逻,我们干活更踏实了。”巴音陶亥镇农户王先生笑着说,玉米收割期间,民警先后3次上门提醒安全事项。

  截至目前,秋收巡逻队已开展安全宣传100余次,排查农田周边安全隐患3处,帮助农户检修拖拉机悬挂系统螺丝松动隐患2起,确保秋收期间涉农安全事故零发生。

  秋收服务队:解决丰收“烦心事”

  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千里山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工作时,了解到村民李某因为隔壁稻田灌溉水管漏水,部分农田被淹,受到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李某与隔壁稻田田主吴某多次协商后一直未解决该事,二人经常因此事争吵。

  “乡里乡亲的,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我们帮你们解决。”民警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协调李某、吴某二人进行沟通协商。

  最终,在民警的调解下,吴某选择向李某赔付种植成本,二人互相道歉,握手言和。

  农机故障坏在田间、粮食运输车辆爆胎、售粮时遇到纠纷……秋收季里,农户们难免遇到各种问题。为此,乌海市公安机关主动延伸服务触角,设立秋收服务队,配备工具箱、急救包、饮用水等物资,随时为农户提供帮助,并将田间地头化作临时“调解室”,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被发现、在初始阶段得到化解。

  针对秋收期间农机跨区域作业多的特点,秋收服务队提前与农机手对接,为他们提供“路线指引、住宿推荐、纠纷调解”“一站式”服务。、

  护农先锋队:斩断侵害“隐患源”

  近日,乌兰淖尔镇某村接连有农户反映“自家玉米少了”,乌兰淖尔镇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辖区前后共发生两起类似情况。

  民警立即展开调查,通过调取村内视频、走访周边农户,很快锁定了嫌疑人张某。掌握情况后,民警找到张某,起初张某还辩解“以为是没人要的”,直到民警讲解相关法律规定,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涉嫌违法。最终,民警在张某家中找到并追回全部被盗玉米。

  秋收期间,农户们忙着收割、晾晒,部分粮食临时堆放在院内外,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为此,乌海市公安机关专门组建护农先锋队,既加大对盗窃、诈骗、破坏农机具等故意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也通过宣传引导,帮助群众厘清“无主财物”与“他人财物”的法律边界。

  “针对秋收期间涉农盗窃、农机具遗失等风险,我们调整了勤务模式,把警力下沉到田间地头。”乌兰淖尔镇派出所所长石磊介绍。夕阳西下,田野里的收割机渐渐停歇,农户们满载粮食回家,民警们的巡逻身影仍穿梭在乡村道路上。从田间巡逻到服务上门,从打击犯罪到安全宣传,乌海市公安机关用“脚下沾泥、心中有民”的坚守,为秋收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这份藏蓝守护,不仅守护着农户们的丰收果实,更守护着乡村的平安与祥和。(记者 刘玉璟 郭君怡)

  制作:张莉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