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向流量没怎么动,通用流量快跑没了”“买了安心流量上网包还是被限速”……据10月9日新华社报道,一些用户反映当前手机流量业务种类繁多、规则复杂,不少业务看起来惠民便民,实则设置了诸多限制条款,稍不留意就会被多扣钱。
宣传时说得天花乱坠,消费时却频繁踩坑,这是很多消费者对手机流量业务的共同感受。出现这种体验偏差,关键问题在“选择性告知”上,比如,运营商在各种渠道宣传不同套餐产品的特点,而相应的限制条件却避而不谈,甚至刻意隐藏限制条款,属于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近年来,为了提升竞争力,一些企业在推介产品时往往选择“说一套做一套”“只说其一不说其二”,由此导致的消费纠纷层出不穷。在消费市场,品牌形象的建立、用户忠诚度的积累,靠的不是“忽悠”,更不是用市场优势地位“店大欺客”。弯弯绕绕的门道和套路,或许可以蒙蔽消费者一时,却不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长久之计。大道至简,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李法明/图 嘉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