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赤峰

“统种共富”结硕果 密植玉米喜丰收

  近日,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14万余亩玉米陆续成熟并进入集中收获期,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抢收热潮。

  走进昭胡都格嘎查“统种共富”玉米密植示范区,只见连片的玉米迎风而立,茎秆粗壮、叶片肥厚,玉米棒匀称饱满、籽粒金黄。田间,玉米收割机与运输车开足马力往来穿梭,摘棒、剥皮、秸秆粉碎……各道工序一气呵成,玉米棒源源不断倾泻而出,村民们的喜悦笑脸与连片的金黄玉米交相辉映,生动勾勒出一幅粮丰民欢的丰收画卷。

  “今年可是个丰收年。往年自己种,一亩地最多产1500斤左右,现在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成本低、产量高,从当前采收情况看,亩均增产800斤以上不成问题。这种模式既盘活了土地,又解放了劳动力,真是带着我们走上了共富大道!”正在田里忙碌的村民孟和宝力格捧着饱满的玉米棒高兴地说。

  为解决年轻人“不愿种地”、留守老年人“种不动地”的问题,进一步打破土地增收瓶颈,今年,巴彦塔拉苏木以昭胡都格嘎查为试点,成立了巴林右旗首家“统种共富”合作社,整合村里土地12980亩,建成赤峰市最大的玉米密植示范区。通过农资统采、农田统管、农粮统售等方式,构建起集“种—管—收—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链条,亩均节省生产成本80-100元,节省人力成本80%以上。同时,借助苏木农牧业产业促进会的资源优势,主动对接电商平台、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及商超,打破以往“地头直销”的单一模式,推动密植玉米从“初级农产品”向“品牌化商品”转型,每吨售价提高100元左右,形成了“品质赢口碑、口碑促销量、销量带增收”的良性循环。

  “该模式是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土地入股嘎查‘统种共富’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销售等具体运营事务。合作社为入股群众承诺每亩600元的保底收入,并按照市场行情随行就市,秋收卖粮后按入股土地面积统一分红,让村民无需投入额外精力就能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还能通过参与合作社务工、分享产业增值红利等方式拓宽收入渠道。截至目前,已有70余户村民加入,以往一块块零散的土地聚成了‘增收共同体’,村民从‘单干户’变成了‘合伙人’,真正实现了从‘靠地吃饭’向‘靠地增收、靠产业致富’转变。”昭胡都格嘎查党支部书记布和巴图说。

  土地“活”了,成本“降”了,产量“增”了,收入“涨”了。巴彦塔拉苏木用“统种共富”这把“金钥匙”,有效打开了农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共赢之门。新征程上,巴彦塔拉苏木将坚持以服务为支撑、以科技为导向、以富民为目标,不断书写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崭新篇章,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基层智慧和力量。(李荣耀)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