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锡林郭勒

锡林郭勒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工业圈

  从“风车林立”到“蓝海铺展”,从“装备制造”到“绿电消纳”,这里的每一缕风都化作绿色动能,每一束阳光都变为清洁电力。如今,锡林郭勒盟正以“风光”执笔,绘就着一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9个大型现代风电基地之一,“十四五”以来,锡林郭勒盟立足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锚定“双碳”目标任务,以新能源发展为突破口,聚焦绿电输出、装备制造、低碳转型等领域,实现了从单纯“卖资源”到全面“造产业”,从“煤电基地”到“绿电心脏”的转型,以澎湃绿色动能构筑能源经济发展新优势。

  “牧”风“驭”光:“草原三峡”崛起北疆

  位于二连浩特市的内蒙古能源集团15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区,作为内蒙古能源集团锡林郭勒中心的250万千瓦保障性风储项目的一部分,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作为目前国内陆上商业化运行的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投产后实现风机运行数据实时监测与远程调控,打造“无人值班、基地运维、远方集控、数智运营”的现代化风电运维模式。

  仲夏时节,正值项目建设“黄金期”,在中船正蓝旗60兆瓦光伏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建设者干劲十足。项目进度全力冲刺年内全容量并网,将大幅提升当地清洁能源占比,推动能源产业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风光宝地得天独厚,产业版图蔚为壮观。锡林郭勒盟作为全国少有的一类优质风光资源区,可利用资源分别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和六分之一,已投产风光项目最高利用小时数分别达4900小时、2100小时。“十四五”期间,锡林郭勒盟用亮丽的“风光答卷”,绘就绿色低碳高质高效发展的新篇章。

  2023年底,锡林郭勒盟新能源并网装机达1971万千瓦,居全国地市级第三位,年发绿电378亿度,居自治区首位。

  2024年新能源装机持续领跑全区,已并网新能源装机突破2200万千瓦。

  目前,锡林郭勒盟在建待建新能源规模超千万千瓦,预计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将突破3000万千瓦。

  如今,“绿电外送”让草原“风光”点亮全国,锡林郭勒盟已建成锡盟至山东、锡盟至江苏、胜利至张北三条特高压输电通道。每年向京津冀、华东等地区输送电量超900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供需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绿电心脏”。

  “链”就集群:装备制造“从无到全”

  5月上旬,在锡林郭勒盟明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各工区调度有序,人员紧密配合,正加紧完成来自赤峰地区的50台风力发电机组主机订单。

  该公司一期主机总装厂自投产以来,截至2024年底共生产风机1565台套,产值85.8亿元。二期叶片厂满载产能年产150套,2025年排产计划约150台套,产值约6亿元。

  到2025年,锡林郭勒盟已集聚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3家,具备年产3100台风电主机、1300套风机叶片、500套塔筒、1200套机舱罩、700套锚栓、500台高低压配电柜、9000千米电线电缆的能力,形成了从整机生产到关键零部件协同发展的风机制造产业集群。

  除了风机制造,锡林郭勒盟光伏装备制造产业也在迅速崛起。5月份的正蓝旗海泰新能源公司生产车间,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操作自动化设备生产光伏组件,8组自动化机械臂配合人工确保生产线高效运转。

  该公司年生产规模为1吉瓦光伏组件,每个班组可生产2000块光伏板,24小时满负荷运转下,单日光伏板产量可达4000块。

  目前,锡林郭勒盟已有13家光伏装备制造企业落地,已形成年产1吉瓦光伏组件、15万吨光伏支架、3吉瓦光伏逆变器、2300台箱式变压器及1000万米光伏管桩生产能力。

  在氢储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方面,锡林郭勒盟先后推动远景能源、元动新能源等项目落地实施,已形成年产14吉瓦时储能电池、1吉瓦储能双向变流器生产能力。

  绿电赋能: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清晨的大唐多伦煤化工产品装运区,工人们正将一袋袋聚丙烯树脂装车发往全国。这些化工产品的“底色”正悄然变化——其生产原料从传统的“灰氢”转变为清洁的“绿氢”,标志着内蒙古煤化工行业向“双碳”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这一转变源于该企业风光制氢一体化和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的双轮驱动。2025年,国内首个中大型风光离网制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在大唐多伦并网投产。15万千瓦的风光机组通过电解水制取绿氢,直供甲醇合成生产线,替代原工艺中的化石燃料制氢。据测算,该项目年均可产绿氢7059万标准立方米,增产甲醇2.97万吨,同时减排二氧化碳13.88万吨。

  立足“新能源+”的发展课题,绿电如何赋能产业转型?锡林郭勒盟的实践,为资源型地区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全盟各地多元化拓展新能源应用新领域、新场景,统筹可再生能源供给与重点领域绿色能源消费,积极推动以风光资源为主的新能源就地消纳,协同推进可再生能源与矿山、冶金、化工等领域融合发展,加快培育绿电替代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截至目前,锡林郭勒盟已有白音华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京能查干淖尔电厂全额自发自用等6个市场化项目并网投运。预计到2025年底,全盟市场化新能源项目建成规模有望突破200万千瓦,进一步促进企业节能降碳、降本增效、绿色转型。(刘博)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