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兰察布

兴和县:“乡土味”闯出大市场 “土特产”铺就幸福路

  金秋时节的兴和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地处北纬41°黄金种植带,这里的自然馈赠格外丰厚。田埂上的亚麻籽堆成金垛,采摘园里的葡萄缀满藤蔓,刚摘下的瓜果还带着晨露的清爽。曾经藏于田间的“土特产”,如今不仅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更成为当地农民手中的致富“金钥匙”。

  “你看,刚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亚麻籽油,瓶身上印着‘源起永定,味在兴和’,再配上‘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用品牌,一摆上货架就比普通产品更受关注!”兴和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王峰手持产品礼盒,指着包装上的logo介绍道,“为让兴和县农产品打响名气,我们赶在秋收前,将今年新拍的品牌宣传片投放到主流媒体,还精心举办了产品推介会。”

  如今,该县已有9个特色农畜产品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行列。每到秋收季,这些印着品牌标识的产品便从田间地头出发,通过各类渠道运往各地,让更多人品尝到兴和的独特味道。

  同样,在品牌“镀金”的同时,兴和县还在拓宽销售渠道上下足了功夫。“这几天正是草坡羊肉最鲜美的时候,我们把羊肉连同有机蔬菜、亚麻籽油一起送进了新华信用优品馆!”参与“草原优品”新华社推介活动的兴和县黎民百姓公司负责人武磊一边盯着订单系统一边笑着说,“抖音、小红书平台上满是求购兴和雪花粉的留言,每天光处理线上订单就忙得停不下来。”

  秋收季的兴和县,线下展会展品丰富、人流涌动,线上直播间人气爆棚、订单不断。从田间的新鲜货到线上的爆款品,畅通的渠道让兴和的秋香跨越山海,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在丰收的喜悦之外更添暖意的是,产业融合让兴和县的农产品进一步“生金”。在张皋镇七道沟村的采摘园里,游客穿梭在果树间体验采摘乐趣,作坊里新酿的葡萄酒飘出阵阵醇香。村民王桂兰感慨:“往年秋天光靠卖果子,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村里搞了‘采摘+餐饮+手作’模式,我在采摘大棚里摘果、打包,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家里的果子还能卖给葡萄酒作坊,又多了一笔收入。”

  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卖体验,产业融合彻底改变了兴和县秋收“一收了之”的传统模式。在赛乌素镇有机亚麻种植基地,3000亩亚麻正迎来采收季,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碌作业。每年,这里产出的500吨有机亚麻籽会直接送进深加工车间,变成高附加值的亚麻籽油、亚麻籽粉,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金果子”。

  秋风吹过兴和县的田野,丰收的喜悦不仅藏在沉甸甸的果实里,更写在农户增收的笑脸上。守住“乡土味”,打通“大市场”,兴和县正以特色农产品为笔,在秋日的大地上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崔峻峰 张瑞秀 李文泽)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