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呼和浩特赛罕区“三度”工作法获评国家级典型案例

  本网呼和浩特10月14日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刘洋)记者10月13日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获悉,近日,在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2025县(市、区)12345热线发展大会”上,赛罕区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报送的《“三度”工作法:以速度、精度、深度打造群众满意服务新标杆》案例,成功入选县(市、区)12345热线新质发展典型案例。

  作为呼和浩特市核心城区,赛罕区在党建引领下深耕基层治理创新,独创“三度”工作法,以服务速度、派单精度、分析深度的三重突破,实现群众满意度与政府效能的双提升,其经验做法在大会的数智治理经验交流环节引发广泛关注。

  速度为先,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赛罕区构建7×24小时“零延迟”响应机制,水管爆裂等紧急诉求3小时内即可解决;设立政数局、城管局等部门专席,诉求直答率提升80%,涉企专席已服务企业256家,开展“送证照送政策上门”20余次,2024年群众满意度达85.05%,办结率升至94.78%。

  精度为要,实现诉求分拨“零误差”。赛罕区通过“研判会+导则”双轨派单模式,2024年召开研判会72次,开展现场督办376次,结合动态更新的674条派单导则,精准破解权责盲区,确保每项诉求“精准落地”。

  深度为基,激活治理“智慧大脑”。赛罕区依托大数据开展深度分析,2024年撰写分析专报40余篇,建成947条知识库,78%的咨询问题直接通过知识库解答,全年工单总量同比下降3.92%,更以138期日报、42期周报等数据成果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实现“未诉先办”。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