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擘画“五宜”城市新图景 书写文明幸福新答卷

  初秋的青城,天高云淡。漫步街头,绿道蜿蜒,口袋公园星罗棋布;校园里,孩子们在崭新的操场上奔跑欢笑;社区中,养老服务中心欢声笑语不断;在各领域,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正奋力拼搏;景区里,八方游客感受着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精雕细琢“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城市名片,让城市发展的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可知可感的福祉。

  宜居: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精细之变

  “出门见绿,抬脚入园,这些‘小而美’的空间给了我们太多惊喜。城市管理越来越细心了。”在赛罕区一处新建的口袋公园里,正带着孩子玩耍的市民张女士对记者说。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国家“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双试点城市,呼和浩特自2021年起已连续四年开展“城市自体检”,定期为城市“把脉问诊”,精准查找“病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我市评定为自治区体检较好城市。

  “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根据体检结果,重点实施了温暖工程,目前热电联产供热率已达88%,保障了千家万户的冬日温暖。同时,大力推进绿道和公园建设。”数据显示,全市已建成城市绿道679.12公里,打造各类精品园林空间684处,公园、游园总数突破1009个,正式跻身“千园之城”。

  宜业:筑巢引凤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呼和浩特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人才强市25条”政策,并创新性推出“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

  “呼和浩特给了我实现梦想的舞台。”2022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李伟,如今已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项目主管。他告诉记者,“人才政策提供了租房补贴和创业扶持,让我能安心留下来打拼。”像李伟一样,三年来已有13.93万名大学生选择在呼和浩特就业创业,这一成果被人社部评为“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为了让人才“留下来”更能“住得好”,呼和浩特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84万套,累计为2.5万名青年群体解决了安居难题。同时,“就业内蒙古”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的上线,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桥梁,让“宜业”环境持续优化。

  宜学: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优质之变

  教育是民生之基,更是城市未来的希望。在呼和浩特,“宜学”正成为吸引人才、提升幸福感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4所,目前已投用76所,新增学位5.4万个,极大缓解了教育资源紧张问题。

  “没想到孩子能在家门口上这么好的学校。”家住回民区的刘萍感慨道,“新建的幼儿园设施齐全,老师也很专业,我们做家长的特别放心。”这样的变化,源于呼和浩特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持续投入。

  除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也迈上新台阶——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为本地学子提供了更多升学选择,也为城市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职业教育的提升,让我们看到了留在家乡发展的更多可能。”一名职业学院的学生表示。智慧教育平台的推广,进一步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让“宜学”成为青城又一张闪亮名片。

  宜养:织密“一老一幼”民生保障网

  “打个电话,服务就送到家,太方便了!”家住玉泉区的刘学军老人通过“宜养青城96111”平台预约了上门理疗服务后赞不绝口。这个“一级部署,多级使用”的智慧养老平台,整合了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成为老年人的“生活管家”。

  呼和浩特在“宜养”城市建设上持续发力,已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48个,一刻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实现全覆盖。凭借在养老领域的积极探索,呼和浩特成功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和“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

  医疗健康方面,市属5所医院全部获评“三甲”医院,建成5个国家级医学分中心,并组建了3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下沉共享。自治区、市、县公立医院57个重点专科的全面建成,进一步夯实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根基,构建起从幼到老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宜游:文旅融合绘就“美丽青城”新画卷

  这个国庆假期,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游人如织,恼包村的夜景璀璨夺目,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这两地已成功获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与此同时,马鬃山滑雪旅游度假地也凭借其独特魅力,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展现了呼和浩特四季皆宜的旅游潜力。

  呼和浩特精心铺开“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布局,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精心推出的“青城十六景”、跨年夜等文旅品牌,持续提升城市吸引力。与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合作,成功打造了雕塑艺术馆和国际雕塑园,增添了城市的艺术气息。与内蒙古艺术剧院共建的呼和浩特爱乐乐团则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呼和浩特正以“五宜”城市建设的扎实步伐,诠释着“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深刻内涵。(杨彩霞)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