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和浩特

五载织网通南北 换乘时代启新程——呼和浩特地铁双线联动绘就城市发展新图景

  “2020年国庆节当天,我特意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来乘坐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首发列车。从阿尔山路站到塔利东路站,孩子趴在车窗上兴奋地喊‘妈妈,你看,我们在城市的地下跑’。”5年后,在呼和浩特地铁新华广场站的“五周年历程墙”前,市民张女士指着纪念展板,向记者娓娓道来当年的难忘情景。

  2020年10月1日,随着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列车从阿尔山路站缓缓驶出,呼和浩特轨道交通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这条纵贯南北的地下动脉,与早前开通的1号线在新华广场站实现无缝衔接,标志着青城正式迈入“换乘时代”。5年间,双线交织的轨道网络不仅重塑了市民的出行方式,更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串联起商圈繁荣、通勤高效、民生温暖的都市新景。

  破局:南北织网,打通城市交通“任督二脉”(2016—2020年)

  “以前从金川开发区去火车东站,得换两趟公交车,遇上堵车,中午出门都未必赶得上下午的火车。”家住金川开发区的王先生对地铁开通前的通勤窘境记忆犹新。而改变的起点,始于2016年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蓝图的绘制。

  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规划,明确线路北起塔利东路站,南至阿尔山路站,全长27.32公里,设站24座,串联呼和浩特体育场、呼和浩特火车站、大学路商圈、五里营等城市核心节点,与东西方向的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共同构成城市交通的“十字骨架”。

  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开通初期,与1号线同步推出多项便民举措:所有车站配备AED设备,母婴室配备婴儿护理台、座椅、饮水机;聚合码、刷脸乘车相继上线。市民小周笑着说:“以前总忘带交通卡,现在手机一扫就能过闸,太方便了!”此外,支付宝“一元乘地铁”、云闪付“一折出行”等活动掀起绿色出行热潮,让低碳通勤成为青城新时尚。

  暖心:服务升级,让南北出行更有“温度”(2021—2022年)

  2021年,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服务持续升级。1月,“青城地铁”App注册量突破百万,实时查车、扫码进站功能让市民王先生通勤更加从容,“没下载App前,等末班车像‘开盲盒’,现在列车到哪儿一目了然”。5月,“新速度、心服务”品牌落地,各车站便民服务点新增针线包、应急医药箱,“爱心雨伞借还”小程序实现“扫码借用、异地归还”。市民李女士称赞道:“乘坐地铁时就算突然遇到下雨天也不用担心,我在中山路站借伞,随后在大学西街站就可以归还,太贴心了。”

  交通的便利也带动了商圈活力。大学路商圈一位商户表示:“地铁开通后客流量增加了三成,以前周末顾客多是周边居民,现在不少人从金川、金桥坐着地铁来逛街。”

  2022年,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进一步打破地域壁垒,实现无界连接。1月,津呼地铁“一码互通”落地,来自天津的游客陈先生刚出新华广场站便点赞道:“用天津地铁App直接刷闸进站,不用特意办卡,很方便。”

  这一年,绿色出行优惠持续加码,银联手机闪付一折、农行“一折乘”等活动让市民获得感满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地铁+步行”出行,城市道路拥堵状况明显改善。

  精准:回应需求,让南北通勤更“贴心”(2023年)

  2023年,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聚焦民生需求,推出精准服务。市民孙先生向地铁工作人员反映“站台语音播报声音有点儿小”,一周后他乘车时发现音量已调整,“响应真快,效率真高!”孙先生称赞道。9月,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POS机全线启用,非现金充值服务同步上线,外地游客小吴说:“没带现金,扫码就能给交通卡充值。”

  新华广场站客服中心为乘客提供多项贴心服务

  新华广场站的“爱心便民服务点”成为乘客的“暖心驿站”,提供热水、针线包和失物招领服务。同年,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首创1个雷锋车站、2列“雷锋号”主题列车,车站内的图书借阅点让市民张女士感慨道:“坐地铁还能看书,通勤时间变得更充实了。”

  融入:烟火相伴,让南北地铁成为“生活伙伴”(2024—2025年)

  2024年,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主动融入市民生活。2月,新华广场站、大学西街站举办地铁年货节,写春联、剪窗花等活动热闹非凡,市民李女士拿着刚写好的春联笑逐颜开:“没想到在地铁站还能参加年货节。”5月,新华广场站设置“特色会合点”,替代以往模糊的“柱子旁”等约定地点,市民小王说:“以前和朋友约在地铁站总要找半天,现在有明确的会合点,再也不用打电话反复确认位置了。”

  7月,“两站一场”推出的“彩虹便民条”成为外地游客的“指路明灯”。游客王女士刚下火车,便看到便民条上清晰标注“去往呼和浩特体育场:乘2号线至呼和浩特体育场站A口出”,“跟着指引走,一点儿没绕路,呼和浩特地铁服务太周到了。”王女士说。12月,“小青马”志愿服务队成立,志愿者小林帮助老人操作闸机:“爷爷,您把地铁卡放在这里,刷一下就能通过。”老人笑着称赞:“这些孩子真贴心。”

  2025年,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迈入智慧人文新阶段。4月14日,微信扫码乘车功能上线,市民刘先生第一时间体验:“扫码乘车,节省了不少时间。”5月1日,60周岁及以上乘客免费乘车政策实施,60岁的王桂兰开通了免费刷脸乘车功能:“现在坐地铁不花钱,想去公园遛弯、超市买菜,说走就走。”

  5月30日,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车厢推出“强弱冷分区”服务。同日,智能服务机器人“小呼”正式上岗,在新华广场站为乘客查询路线:“您好,从这里乘坐2号线往北,3站后到呼和浩特体育场,下车即达。”不少小朋友围着“小呼”提问,工作人员介绍:“‘小呼’能解答路线、优惠活动,还能提醒列车到站时间,是我们的‘好帮手’。”

  此外,全线44座车站的NFC“碰一碰”服务点备受青睐。市民赵先生说:“以前上厕所怕错过列车,现在用手机碰一下服务点,就知道下一班车什么时候到了。”绿色出行方面,蒙商、浦发等银行通过云闪付提供“1元乘”“随机立减”优惠,微信“城市通”推出新人折扣,支付宝上线学生专属福利,全年引入社会补贴50.1万元,多方合力让低碳通勤更加普惠。

  向新:双线共进,续写南北发展新篇章

  “它记得我每天赶早班的匆忙,也知道我加班后疲惫的模样;它载着我去医院陪伴父母,也陪着孩子去体育场看演唱会。”市民张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青城人与地铁之间的情感联结。站在5周年的新起点,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将继续织密交通网络,“智慧服务”与“人文关怀”理念也将持续深化。

  从“十字骨架”到“多网融合”,从“交通出行”到“生活赋能”,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驱动城市向更便捷、更温暖、更繁荣的未来迈进,在青城大地上续写“通南北、连东西、惠民生、促发展”的新篇章。(安娜 )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