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经济新闻

1348.07公斤 磴口县创造全国沙地玉米亩产纪录

  本网巴彦淖尔10月15日电(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薛来)10月13日,经测产,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530亩沙地玉米平均亩产1348.07公斤,创造全国沙地玉米亩产纪录。

  “这一成绩得益于磴口县创新集成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密度突破+精准水肥+机械集成’的绿色高产模式,成为全国沙漠地区粮食增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典型范例。”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组长李少昆介绍。

  据悉,磴口县选用耐密、抗倒、宜机收的审定品种,采用“缩行增密”技术,缩短滴灌带与玉米苗的距离,水肥输送效率提升30%以上,保苗量从常规的4500株提升至6666-7069株;播种时不施底肥,生育期内采用水溶性肥料,按“出苗期20%、拔节期20%-40%、大喇叭口期30%、灌浆期10%-20%”的比例分6-8次随水滴施;实现“种-管-收”全程机械化,采用浅埋滴灌播种机,同步完成精量播种、滴灌带铺设、镇压等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以上;收获阶段使用带秸秆粉碎功能的联合收割机,籽粒含水率低于25%时,选用纵轴流式玉米籽粒直收联合收获机,秸秆粉碎后深翻30厘米以上留高茬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此外,今年磴口县还示范推广5600亩无膜玉米,以“浅埋滴灌+耘地保墒”双重技术替代地膜的保水、增温功能,将滴灌带埋设于3-5厘米土层,定期耘地除草打破土壤板结,提升地温2-3℃,土壤含水率较裸地种植提升8%至10%。经过测产,各示范区无膜玉米亩均产量突破1000公斤;对同一玉米品种覆膜种植和无膜种植进行对比,覆膜种植亩产964公斤,无膜种植亩产1114公斤。

  “无膜玉米较覆膜玉米亩均减少35元左右地膜成本,节约60元左右的残膜回收、转运处理费用;无膜玉米秸秆每亩售价120元左右,较有膜玉米秸秆每亩售价高50元。”磴口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姜晓平说。

  本次测产专家组由中国农科院、自治区农牧厅等自治区内外11家单位的20余名专家组成,采取“随机取样、分层抽测、实地丈量、现场称重、数据复核”的方式,得出最终测产结果。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