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地评线

生育不该被当作儿戏

  生育从来都不是小事,一端连着母亲安危,一端连着新生命的健康成长,不该被当作儿戏。甘肃某高校女大学生在宿舍独自生产的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起令人揪心的事件不应被简单归结为个人行为失范,而是社会支持体系存在缺口的集中显现。

  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孤立无援,更是系统性支持体系的缺失:性教育的形式化、高校健康管理机制的滞后、心理支持渠道的不畅通,共同将当事人推向了独自应对危机的境地。她的“沉默”并非偶然,而是出于对可能遭遇的偏见、指责甚至处罚的恐惧。

  调查显示,我国仅有不到半数青少年接受过较为全面的性教育。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对避孕、怀孕与性传播疾病缺乏必要认知,面对相关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高校作为青年群体高度集中的地方,其健康支持体系却时常停留在表面,缺乏对突发健康危机的预警与干预机制。

  当然,强调制度与环境的责任,并不否认个体选择的重要性。作为成年人,何时生育属于个人自由,但前提是是否做好充分准备。此次事件当事人显然准备不足,而“无准备的生育”折射出的是对生育责任的认识模糊。

  当我们讨论此事件时,不能只停留在惊讶,更应当警醒,针对刚成年的大学生群体,必要的性教育与生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课程。

  要防止类似事件重演,必须在多维度同步发力:学校要将性教育纳入必修体系,既系统讲授生理与防护知识,更要培养责任意识;同时建设包容、保密、专业的健康咨询渠道,让学生遇事能第一时间得到指引。家庭教育应打破关于性与生殖健康的谈话禁忌,使正确观念从小扎根。社会层面要营造更开放包容的氛围,减少对意外怀孕者的歧视,鼓励及时求助与规范处置。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都应在教育中学会自尊自爱、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并树立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每一起类似事件,都是对社会支持体系的一次警醒。我们期望建立更完善、更具包容性的青年健康支持体系,让每个年轻人在遭遇困难时可以勇敢求助,而不是在沉默中独自承担风险。这不仅关乎个体处境的改善,更关乎如何守护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于永赫)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