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地评线

透明是消除疑虑的最好方式 规则是赢得市场的终极法宝

  从“外卖是否使用预制菜”的质疑,到“预制菜进校园”的担忧,再到“餐厅隐瞒使用预制菜”的投诉,预制菜的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那么,如何才能让预制菜吃得既可口又让人放心呢?

  为了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国家卫健委牵头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广东、江西等地率先出台地方标准,对包装标识、原料投料量、冷链运输等环节进行了细化规定。

  预制菜的工业化生产流程,让部分消费者担忧防腐剂、添加剂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的抽检数据显示,合规的预制菜在微生物指标和添加剂使用上均符合国家标准。湖南市场监管局通过“明厨亮灶+飞行检查”模式,对预制菜企业进行动态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除了这样的监管模式外,监管部门还可以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企业实施“行业禁入”,让违法的成本远高于其收益。

  近期,公众争议最多的就是,预制菜不应当隐藏身份,应该光明正大地出现在餐桌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制明示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目前,上海、广东等地已经试点在餐饮企业中推行预制菜标识制度,要求在菜单上标明“预制”“现做”等类别。行业协会也应当发挥桥梁作用,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和开展诚信认证,引导企业主动“亮身份”。正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王洪涛所言:“透明是消除疑虑的最好方式,真诚是赢得市场的终极法宝。”

  预制菜的未来,不在于“替代现炒”,而在于“补充现炒”。当预制菜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够“满足健康需求”,它才能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当我们以规范守护安全,用创新提升品质,预制菜必将成为现代饮食体系中“既方便又安心”的重要一环。毕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不仅是预制菜的底线,更是整个食品行业的永恒命题。(张春旭)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