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地评线

用诚信守护“虚拟与现实”的温暖

  网络诚信不仅是个体修养的体现,更是网络世界运行的准则,唯有多方合力筑牢防线,才能让虚拟空间焕发真实的温度。

  网络诚信是数字经济的生命线。从电商平台的“好评返现”猫腻,到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套路,失信行为看似是个别商家的“小聪明”,实则透支着整个行业的信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网络虚假信息造成的经济损失超千亿元,没有诚信的数字市场,就像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最终只会陷入无序与混乱。只有坚守“真实宣传、履约尽责”的底线,才能让电商经济行稳致远,让创新活力在信任土壤中持续生长。

  网络诚信是社会信任的晴雨表。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条谣言可能毁掉一个品牌,一段虚假视频可能伤害一群人。“糖水燕窝”事件让国货信誉受损,“恶意P图造谣”让普通人遭受网暴,这些案例警示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虚拟空间同样需要真实担当。每个网民都是诚信链条的一环,转发前多一份核实,评论时少一份偏激,举报时不姑息造假,才能让真相战胜谎言,让善意取代恶意,构建起“言出必行、行胜于言”的网络文明。

  守护网络诚信,需要“技术+制度”双轮驱动。一方面,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信用档案”,让虚假信息无处遁形;另一方面,对造谣传谣、刷单炒信等行为“零容忍”。平台要压实审核责任,用户要增强诚信自觉,监管要保持高压态势,唯有三方联动,才能织密诚信防护网,让网络空间既开放自由,又真实可靠。(刘猛)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