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买米面得赶早排队,如今手机一点送上门;曾经土坯房透风漏雨,现在电梯楼拎包入住。”金秋十月,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钢铁路街道咱家社区“光影忆初心”主题展上,75岁的薛守忠大爷指着新老对比的照片笑弯了眼。一幅幅照片、一句句感慨,成为回民区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兑现民生承诺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回民区坚持“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前移到哪里”,用“大白话”讲清“大政策”,用“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用“红色哨声”激活“神经末梢”,把一条条惠民政策、一次次快速响应、一场场暖心活动,精准送到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回民区开展面对面宣讲51场,累计听取群众意见400余次,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累计办结“关键小事”千余件,群众满意度持续稳定在98%以上……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这是阿拉善北路街道党工委给政策宣讲定下的“九字标准”。针对“会场式”宣讲参与度低、效果不佳的痛点,该街道推出“分层分类+入户直达”机制:社区网格员先上门“收题”,宣讲员再带着“明白卡”入户“答题”,低保、残疾人等重点群体还能收到“一户一策”暖心账单。截至目前,该街道已累计走访重点人群239户,发放惠民惠农“明白卡”及暖心手册239份,真正让群众清楚知道“惠从党来、恩向党记”。
钢铁路街道咱家社区的政策宣讲更是别出心裁。人大代表王海琼深入小区解读2025年“明白卡”;社区工作者自编自导自演三句半,把党的好政策唱进百姓心里;5位“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获颁志愿宣讲员聘书,银发先锋成为流动“小喇叭”。
全国劳动模范、三顺店社区党委书记李一芝在宣传活动中深入解读党的政策,现场展示“回民区暖心手册明白账单”,居民一看就懂、一算就清,直夸“党的政策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跟党走不是一句口号,得让群众遇到难题能够快速解决。”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专题研讨会上,光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话语铿锵。光明路街道把“吹哨报到”升级为“吹哨办哨”,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吹哨—部门应哨—评价闭环”标准化流程,并依据紧急程度划分“加急哨”“常规哨”“长期哨”,让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见实效。
2025年,果园路百纺小区汛期积水,社区网格员发现后,第一时间向回民区环卫局吹起“紧急哨”。随后,环卫工作人员就带着工具赶来清掏雨箅子,积水很快消退;燕莎玫瑰园小区燃气施工后路面坑洼,社区向燃气公司发出“常规哨”,次日一早施工人员就带着材料赶来修补路面,居民出门再也不用“踮着脚走”。
据统计,回民区“村居吹哨”共2833单,已办结1986单,办结率70.1%,一大批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哨声”中迎刃而解。
中山西路海亮社区党支部联合王府井、新华书店等30余家单位成立“中山西路红色商圈党建联盟”,先后开展端午包粽子、五一邻里集市、中秋游园会等活动,一年吸引居民参与超1万人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不是“一签了之”,而是“一条清单管到底”:社区列出“需求清单”,单位匹配“资源清单”,双方签订“项目清单”,年底群众打分,结果纳入党建考核,推动服务资源精准下沉。
“楼道灯不亮,微信群里吼一声,20分钟左右就有人来更换了。”海亮社区居民云燕的认可,源于海亮社区党支部打造的“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红色楼栋长”三级联动格局。14个微网格内的楼栋长、党员与专职网格员化身“服务员”,累计走访居民2000余户,收集民意510余条,解决楼道照明、垃圾清运等问题45个。今年以来,该社区累计解决噪声扰民、电梯维修等实事180件,群众由衷感慨:“看到红马甲,就看到了主心骨。”
从通道街街道文艺汇演,到友谊巷社区民族团结“同心林”采摘会,一场场活动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念写在群众的笑脸上;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服务”,从“群众上访”到“干部下沉”,回民区通过一条条惠民政策、一次次快速响应、一场场暖心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让“哨声”更响亮、“账单”更明白、“服务”更精准,让“跟党走”的幸福大道越走越宽广。(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雅静 通讯员 马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