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记者在包钢股份的炼钢车间里看到,4号高炉控制室内,电子屏上跳动的能耗数据曲线稳步下行,而生产效率的指标却持续攀升——这看似矛盾的现象,正是包钢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推进绿色转型的生动写照。

包钢“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化项目”。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包钢集团包钢股份近期在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成功构建了覆盖生产能效、绿色产品与固废治理三大支柱的绿色发展体系,标志着企业在从传统钢铁制造商向绿色低碳标杆的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生产能效提升取得新突破。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网公示包钢股份“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工序/设备”通过验收。自2023年10月入选中钢协第二批极致能效培育企业以来,包钢股份便将能效升级列为战略工程,通过全流程能源数据建模精准定位能耗痛点,实施了余热余压梯级利用、蒸汽管网漏损治理等10余项专项改造,推动能源介质利用率提升8%以上,年减少无效能耗超万吨标准煤。这场“能效攻坚战”最终收获了丰硕成果:包钢股份4#、6#、7#、8#高炉,炼焦、转炉工序等核心单元全部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形成了“技术改造+体系优化+全员协同”的可复制“包钢经验”。
绿色产品创造新价值。包钢股份并未止步于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而是进一步将绿色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今年八月,包钢股份热轧卷产品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颁发的低碳排放钢证书,该认证产品通过降碳工艺路径,实现了减碳量40%以上的重大突破,让绿色效益真正在市场上兑现。与此同时,包钢股份风电板产品成功应用于西北地区某大型风电项目,为清洁能源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其中,包钢股份自主研发的500兆帕级稀土高强风电钢,极限疲劳强度较传统风电钢产品提升29%,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突破30%。
固废治理开辟新路径。在固废治理领域,包钢的创新同样令人瞩目。十月上旬,包钢股份“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度“中国好技术”A类项目库,该项目实现了钢铁渣的高效资源化利用。这不仅是包钢股份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历经十年打磨的全球首创技术,更探索出固废与碳排放协同治理的新路径。该项目投入运行后,可实现年处理钢渣10万吨,具备年产5到6万吨高纯碳酸钙填料和6到7万吨固碳微粉的能力,每年可有效利用二氧化碳约3万吨。
包钢股份的绿色转型,是一场覆盖全流程、贯穿产业链的深刻变革。此前,企业已投资近百亿元完成了124项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为当前的能效标杆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能效标杆示范厂的成功创建,到低碳排放钢证书的获得,再到全球首创的碳化法固废利用技术,包钢股份正从一个传统的能源消耗大户,系统性地转变为一个能够提供绿色产品、输出绿色技术、践行循环经济的行业标杆,这一系列实践,为传统重工业在“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蔡冬梅
通讯员:张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