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经济新闻

200万亩规模“吨粮田”在通辽建成

  本网通辽10月19日电(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鲍庆胜  见习记者  贾雪)10月17日,通辽市整市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测产验收结果发布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该市整市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1032万亩,其中重点示范区400万亩,通过理论测产、人工实收及卫星遥感等多种方式综合验证,在全国粮食主产区首次实现200万亩规模“吨粮田”,标志着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单产提升进入新阶段。

  “我们专家组认为,这个规模不仅在全国是领先的,在全球也是最高的!”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组长李少昆说。

  为确保数据权威,通辽市自9月20日起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多维测产:市级派出8个工作队联合旗县测产小组完成理论测产;10月4日起,又邀请24家科研院所的59位专家及400余名本地专家进行实收复测。最终,208.02万亩示范区加权平均亩产1018.25公斤,达到了“吨粮田”标准。其中科左中旗、开鲁县、科尔沁区、奈曼旗4个旗县“吨粮田”面积均超40万亩。同时,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区千亩方、万亩片高产纪录和东北春玉米区沙地玉米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高产纪录。

  这一突破,源于通辽以“玉米密植精准调控”为核心的技术体系:通过科学提高种植密度显著增加收获穗数,超过200万亩地块亩种植密度达到5500—6000株;配套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升25%—30%和10%—15%;筛选耐密、抗倒伏品种,集成10项关键技术,实现良种良法有机结合;使用北斗导航播种、无人机植保等现代化装备,配合“气象+农业”防灾机制,筑牢高产稳产根基。

  此外,通辽创新“科技+示范+服务”推广机制,联合科研单位成立玉米高产研究中心,构建“1+8+N”示范基地体系,416家合作社与8家服务中心提供社会化服务,覆盖1225.7万亩耕地。7.4亿元财政投入撬动14亿元社会资本,为成果落地提供保障。

  作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核心区之一、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通辽玉米种植面积超2000万亩,2024年玉米产量194.06亿斤,占内蒙古自治区的28.57%、全国的3.17%。此次200万亩“吨粮田”的实现,不仅验证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体系的科学性与适用性,更为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通辽力量。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