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今天准备了什么好菜呀?给我来一荤一素,再加一碗汤。”10月17日中午,刚到饭点,张文华老人便来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团结街道养老服务餐厅点餐。
“以前一个人在家,吃饭总是凑合。现在好了,每天到社区食堂,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还能和老伙计们聊聊天,这日子过得可舒心了。”张文华老人说,如今他是社区食堂的常客。
每到饭点,团结街道养老服务餐厅内香气扑鼻。早餐有6种搭配可供选择,午餐更是六菜一汤,让空巢老人告别了“冷锅冷灶”的日子。食堂堂食氛围温馨热闹,送餐服务也及时贴心,日均服务百余人次,饭菜的香气里满是家的温暖。
团结街道生活着3.8万名居民,面对“一老一小”的服务需求,该街道以“两站两中心”为圆心,精心打造了“益耆善老”养老服务项目,提供“助餐、帮办、康健、文娱、共享、互助”6项特色服务,为老人们描绘出一幅幸福的养老画卷。
“大娘,我给您送餐来了,今天的饭菜可丰盛啦。”在社区食堂开饭的同时,社区儿女服务站养老管家武文彦给独居老人仲改华送来了热乎的饭菜。
武文彦打开饭盒,将仲改华扶到餐桌旁,在老人用餐的间隙,她又赶忙打扫卫生、洗衣服。等仲改华吃完饭,她再把老人扶回床上,给其量完血压后才离开。
“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贴心服务。身边有个养老管家特别好,他们随叫随到不说,还全方位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我们安心,儿女也能放心。”仲改华老人高兴地说。
为切实解决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养老难”问题,团结街道引进了河北省石家庄爱巢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社区儿女服务站+小微嵌入式养老”的运营模式,打造社区儿女服务站,每30户老年人配备1名专职养老管家。养老管家围绕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需求,开展上门服务。该模式模拟子女关怀的居家养老方式,采用“智能监测+人工服务”双轨运行模式,包括提供AI线上服务、24小时智能生命体征监测、紧急呼叫响应等服务。同时,还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维修、代买代办、陪同就医、康复训练等服务,并定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我们根据老人的需求,为他们定制个性化服务,做老人的依靠、儿女的纽带,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舒心。”武文彦说。
如今,团结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儿女服务站已成为老年人的“第二个家”,日均服务200人次,受益人群超5000人。专业康养团队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开展体检、义诊、慢性病干预、康复理疗等服务,形成“防—治—养”一体化健康网络,为老年人保驾护航。
“为群众服务是我们的主要职责,我们今后还将对养老服务进行智慧升级,引入智能硬件设备、完善服务设施、创新运营模式,以初心和匠心,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熟悉的街巷里,安享有温度、有品质的晚年。”团结街道党工委书记秦业表示。(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