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赤峰星之路康复中心,温馨且充满希望,康复训练室内,孤独症儿童在专业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努力尝试着与外界进行更多互动;一旁的家长们则认真观摩学习,眼神中满是对孩子康复的热切期盼。这里,既是孤独症儿童开启康复之旅的重要站点,也是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针对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独特特点,市残联积极强化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服务,进一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效果。我市创新开展了“大爱北疆助康圆梦”——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庭“照顾者康复技能培训”项目,为全市750名孤独症儿童免费发放康复工具箱,并针对家长开展家庭康复技能培训,鼓励和帮助孤独症儿童照顾者居家对儿童进行持续康复训练。通过全新探索“康复机构+家庭干预”的康复模式,营造出全方位的康复环境,实现康复训练过程的有效衔接,助力康复效果显著提升,为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了可能。
“赤峰星之路康复中心成立20余年,一直致力于帮助全市的孤独症孩子进行康复。通过康复能够正常升入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的比例达到40%。康复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我们本着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几大核心技能,对孩子进行自然发展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孩子的认知、理解、模仿等19个领域开设不同模块的课程,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赤峰市星之路康复中心校长王欣会介绍道。
为帮助更多类似于孤独症等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我市各级残联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扎实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目前,赤峰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共有公立和私立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61家,为1102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实现了视力康复、听力康复、肢体康复、智力康复和孤独症康复的全覆盖。今年市残联共计下拨上级及市本级财政资金1374.49万元,各旗县区也匹配相应资金,为接受训练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贴。
在救助政策方面,赤峰市不断优化升级。在实施0-7周岁经济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基础上,部分旗县区将救助年龄范围扩大至17周岁,并取消了对残疾儿童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通过采取医疗康复训练、辅具适配和专业的支持性服务,有效提高了残疾儿童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每年约100名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实现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同时,赤峰市还针对特殊残疾儿童群体开展精准救助。为5名接受耳蜗手术的儿童提供为期1年的免费康复训练;投入168万元,为450名0-12周岁弱视儿童提供免费弱视训练,有效控制发育障碍致残。
“市残联将持续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康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创新康复服务模式,加大宣传力度,为我市残疾儿童提供更专业、优质、贴心的康复服务。”市残联康复科副科长刘达闻告诉记者。(陈羿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