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特别报道《我们的乡村》今天请听:《高若村的锦绣生活》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通辽市开鲁县黑龙坝镇高若村,一颗颗红艳饱满的鸡心果,正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果子”。特别报道《我们的乡村》今天请听《高若村的锦绣生活》,由通辽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安琪、王凡琦、吕志敏采制。

  金秋时节,通辽市开鲁县黑龙坝镇高若村的3000亩林果迎来了丰收。在村民陶占富的160亩果园里,鸡心果已经红透,他正和工人们一起采摘、装箱。今年的产量一亩地大约2000斤左右,我们现在的价格是2.75元一斤。这样看,一亩地纯收入在3000块钱以上。

  守着这片果园,陶占富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22年高若村建起了气调库,解决了果子储存难的问题,实现了“错峰销售”。湖南客商周何生:这里的果子质量非常好,今年大概准备收个200至300万斤,一部分是我们自己销售,然后大部分都是出口。

  2024年,高若村又建起了果品加工厂,一条果丹皮生产线让曾经廉价的“小果”“二级果”身价倍增。高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金利说一颗果子,带富一个家庭;一条产业链,振兴一片乡村。高若村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曾经的普通经济林变成了如今的“致富林”。杨金利:咱们精品果都走向大城市、走向大超市,卖个好价钱。咱们今年又来的客商打成精包装以后,还出口,收入也是照以前增加了不少。

  (刘安琪 王凡琦 吕志敏)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