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海

秋收有“良方”

  金秋十月,乌海大地铺开一幅丰收的画卷。在乌达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一望无际的玉米田里,两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纵横驰骋。伴随着轰鸣声,一排排挺拔的玉米秆被卷入机械“腹中”,顷刻间,金黄的玉米粒实现归仓。

  “这活儿干得又快又干净!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站在地头,种植户秦国庆看着自家千亩玉米迅速归仓,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轻松。他拿起一个玉米棒子,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瞧瞧这成色,今年亩产肯定超过850公斤。”

  这份沉甸甸的丰收喜悦,背后是我市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开出的一剂剂“良方”。

  高标准农田夯实丰收根基

  望着平整连片的田地,秦国庆感慨道:“以前这块地啊,大小不一,浇地费水,施肥也没个准头。自从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小田变大田,配套了智能灌溉系统,在手机上就能操作,产量也提高了10%左右。”

  近年来,乌海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配套田间道路和灌溉设施等,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格局,农田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田间节水30%左右,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

  机械化收割提质增效

  近日,在乌达区乌兰淖尔镇的玉米地里,乌海市沃野农机租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赵朋义正熟练地操作着收割机。“这一台机器,一天能收一百多亩,顶上几十个劳力。”赵朋义说,“我们合作社今年承包了周边千亩的收割任务,订单排得满满的。”

  合作社负责人胡世荣介绍:“现在的农机都安装了北斗导航和智能监控系统,收割、计亩、测产一键完成,效率高、损失率还低。机械化就是我们秋收最大的底气。”据悉,目前合作社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0%,机械轰鸣已成为秋收时节最动听的“主旋律”。

  农技指导服务精准护航

  丰收,离不开科技的保驾护航。在乌达区乌兰淖尔镇种植户赵金中的玉米地里,乌海市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安晓娟正在田里查看玉米的长势。

  “小安可是我们的‘田保姆’!”说话间,赵金中随手掰下一个玉米棒向记者展示,“多亏了小安及时指导追肥,你看这籽粒多饱满!”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技术服务。比如推广优良品种,指导农户实施精准水肥一体化,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只有技术落地了,种植户的收益才能提上来。”安晓娟说。

  从望天田到高产田,从人海战术到机器大军,从经验种植到科学管理,乌海市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机械化水平、强化农技指导服务这套组合“良方”,有效破解了农业生产中的诸多难题,让秋收变得更高效、更智能、更踏实。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科技与智慧共同绘就了一幅新时代的丰收图。(王蒙)

编辑:朱国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