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谋远谋实“未来项目”为发展蓄足“源头活水”

  编者按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时值“十四五”规划攻坚与“十五五”蓝图谋划的关键交汇点,呼伦贝尔市以一次次招商行动的“主动出击”,一个个重点项目的落地生根,擘画着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今日起推出《项目攻坚“建”行动》系列报道,将笔触与镜头聚焦项目建设的火热一线,记录攻坚克难的奋进身姿,展现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这片北疆热土上涌动的项目热潮,必将为呼伦贝尔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注入最澎湃的活力、开拓更广阔的未来。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俯瞰呼伦贝尔大地,新开工项目厉兵秣马,在建项目快马加鞭,建成项目达产投用,散发强大发展张力,组合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高质量发展壮美诗篇。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从“规划图”变为“实景画”,以项目之“进”保障高质量发展之“稳”,发展动能正以一种更为深远、更具前瞻性的方式悄然积聚。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前,呼伦贝尔市正在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要求,紧锣密鼓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其中,重大项目作为规划的“四梁八柱”、重中之重,必须高质量谋好谋深谋实。我市摒弃“等米下锅”的被动局面,将项目工作重心前移,坚持科学谋划、接续当下、备足长远、适度超前、统筹推进,抢抓重要机遇期,精准锚定“储备一批”这一关键环节,通过构建科学、动态、梯队化的项目储备库,为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蓄积起可持续的“源头活水”。

  精准谋划:从“有什么”到“要什么”的战略进阶

 

  走进呼伦贝尔安琪晟通糖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区,一辆辆满载甜菜的货车正有序驶入检测区,这些刚从田间收获的甜菜,将通过国内首条甜菜含糖自动检测线,开启它们的“甜蜜旅程”。

  额尔古纳拥有全国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甜菜制糖基地,甜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约36万吨;放眼整个呼伦贝尔市,甜菜种植规模更达到约50万亩,年产量约150万吨。然而,过去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未能最大化,安琪晟通糖业每年产出的4万吨糖蜜只能外销,利润空间有限。

  改变始于精准的靶向招商。去年八月,市政府主要领导赴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开展招商引资;今年九月,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与湖北安琪集团、呼伦贝尔安琪晟通糖业成功签约,共同推进甜菜种植基地及单体糖厂、甜菜制糖全产业链产业化项目建设。这一合作不仅实现了从“制糖”到“高附加值深加工”的关键跨越,更加速形成了“甜菜种植——制糖加工——酵母生产——生物有机肥”全产业链闭环,让曾经的副产品糖蜜就地转化为科技含量更高的酵母和酵母蛋白,废料则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反哺种植基地,真正形成产业闭环。

  “这一项目精准抓住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进行延链补链,实现了资源价值最大化。”额尔古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晟通糖业生产工艺技术改造项目已全面启动,日处理甜菜能力将从4000吨提升至6500吨,年加工能力超过100万吨,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从简单卖资源到深度开发,从初级加工到高附加值转化,额尔古纳市甜菜产业项目的快建快投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招商引资,才能充实项目库,形成项目接续落地的生动局面。

  面对项目谋划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呼伦贝尔市率先推动印发《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实施方案》,配套制定相关清单、工作机制,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支撑。组建五大重点领域招商专项组,各旗市区同步组建招商专项组,各行业主管部门及要素保障部门协同联动,市旗(市、区)两级强化项目论证分析,全面梳理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情况,扎实做好项目包联和全周期服务。目前各专项组共统筹推进在谋、在谈、在建重点项目54个,预计总投资额595.33亿元。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宣传我市优质项目,拓宽招引渠道。各级各部门累计外出招商161次,对接企业438家。截至目前,全市达成新签约项目117个,协议总投资206.87亿元。

  科学布局:从“单一项目”到“项目集群”的强力驱动

  在根河市满归镇,几位游客正在“红豆林宿”旁边拍照。薄雾散去后,澄澈蓝天与朵朵白云相映,一排排特色民宿如珍珠般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独特的森林气息与诗意氛围,成为无数游客追寻的“诗和远方”。

  这处由满归森工公司闲置资产改造的特色住宿集群,并非零散布局的“小体量”项目,而是包含“红豆林宿”一、二期等在内的规模化文旅载体,一期项目占地面积14791.5平方米,建筑面积3681.5平方米;二期项目占地面积10722平方米,建筑面积1452.1平方米,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宿集群。自今年5月开业以来,“红豆林宿”实现营业额近210万元,周围山货店里野生蓝莓干、黑木耳等特产销量持续攀升,带动了周边产业链式发展。与此同时,根河市正以“红豆林宿”项目发展为起点,进一步整合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冷极村等文旅资源,精心打造“额尔古纳河右岸”超级文化IP,推出《敖鲁古雅风情》歌舞剧、《我们的敖鲁古雅》实景演艺等精品文旅项目,深入推进“森林观光+民俗体验+康养度假”的全链条产品体系和项目集群,让更多“沉睡”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土地资源,转化为百姓增收的“金钥匙”、地方发展的“新引擎”。

  根河市以项目建设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正是呼伦贝尔市注重项目谋划梯队建设、科学布局、系统集成的一个缩影。这既确保了项目建设的连续性,也保证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力推动项目谋划向“质”而行,以“谋”致远的良性格局,确保发展动能源源不断。

  呼伦贝尔市按照“理清政策制约,寻找突破路径,延伸产业链条,注重成果转化”的工作路径,通过全领域全要素排查,摸清资源要素家底,梳理出10个产业方向、27个分类以及167个事项,进而依托要素承载能力,确定了能源、工业、农牧林草水、服务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绿色低碳领域、新兴产业等项目谋划重点,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体系构建,聚焦市场导向、紧跟行业趋势与社会资本动向,着力谋划一批具备高附加值、强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优质项目,确保项目谋划既精准对接发展需求,也具备落地活力,将为全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市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正面清单,持续深入分批次策划储备包装优质项目,目前已纳入招商引资项目正面清单268个,总投资额2007.05亿元。

  谋远谋实:精准储备背后的发展逻辑

  呼伦贝尔的项目储备,既有“谋远”的战略眼光,又有“谋实”的务实精神。

  2025年,呼伦贝尔市计划实施重点项目493个,总投资1694.5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复工480个,开复工率97.4%;完成投资292.1亿元,较上年增长19.2%,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良性循环。

  在“谋远”上,呼伦贝尔紧扣国家战略。聚焦“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三北”工程攻坚战等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国发〔2023〕16号)和“五大任务”等工作部署,适度超前谋划一批符合国家、自治区战略导向项目,全力承接好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实施,依据政策落实和重点任务形成梯次储备项目。

  在“谋实”上,呼伦贝尔注重项目落地。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服务项目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创新政府投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持续深化项目审批和要素保障改革创新,优化流程再造,开辟绿色通道,创新推广“多规合一”“容缺办理”“多评合一”“区域评估”等服务模式,不断提升项目管理现代化水平。充分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提升重大项目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谋远+谋实”这种项目储备逻辑,正推动呼伦贝尔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随着一个个“未来项目”

  从蓝图走向现实

  呼伦贝尔以项目储备的“源头活水”

  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正绘就一幅

  生态优美、产业兴旺、人民富足的

  时代新画卷

(姜悦 王岩 范唯)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