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赤峰

5万亩杂粮集中连片 “统种共富”绘就金秋好“丰”景

  10月22日,巴吉沟村杂粮正在进行机械化收割。王雅琪 摄

  深秋赤峰,是一年中最富饶的时节。稻谷熟,蟹儿肥,五谷丰,人阖庆。10月22日,在林西县巴吉沟村统种共富万亩杂粮种植基地,往日零散如补丁的地块,如今已连成望不到边际的金色海洋。

  晒谷场上,金黄的谷子如瀑布般被装入车斗,过磅的吆喝声、结算的欢笑声、车辆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丰收的交响。4500吨谷子全部售罄!这份喜悦,写在了每一个农户的脸上。

  “这两年种地不一样了,‘统种共富・一村一块田’模式把碎地都整合到一块儿,从耕到收全有人管,我这240多亩地,产量比去年多了两成还不止!”巴吉沟村种植大户康永明说道。

  “统种共富・一村一块田”,是十二吐乡破解旱坡地资源分散难题的生动答卷。通过“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售”一体化的“田保姆”服务。如今,全乡杂粮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已突破5万亩,谷子、荞麦、大豆各成区块,集约化经营的红利,正从每一寸土地里蓬勃涌现。

  巴吉沟村万亩杂粮种植基地杂粮丰收。王春达 摄

  机械化,是这片土地焕然一新的关键。“以前收谷子,一亩地没三天完不了事,还容易掉粒浪费。现在咱合作社整合了56台套农机,培养了44个农机手,从播种覆膜到除草植保,再到秋收,全程机械化。”志民顺发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手迟建国刚完成最后一亩谷田的作业,跳下车,目光扫过收割后的田地,语气里满是自豪。迟建国说,他用的这套农机,半天能收完150多亩地,亩均能降本100到200元,增产80到100公斤。

  产业链的延伸,推动了农产品价值的多层次转化与可持续循环‌。在巴吉沟村秸秆综合利用站内,刚从田里运回的秸秆将被加工成燃烧颗粒和饲料颗粒。巴吉沟村党总支书记王志民介绍道:“我们构建‘种—养—肥—产’的绿色循环,饲料颗粒喂牛、牛粪沤肥、肥再还田,既保护了环境,又提升了地力。”

  好产品更要卖上好价钱,收上来的杂粮纳入“赤诚峰味”区域品牌,统一的品质标准和品牌形象,让这些出自旱坡地的杂粮稳步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渠道。

  无论是线下对接商超,还是线上入驻电商平台,都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这意味着同样的土地,产出了更高的价值。曾经的“乡野货”,正以其过硬的品质,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信赖。

  巴吉沟村旱坡地杂粮丰收。王雅琪 摄

  金秋的丰盈,是大地对耕耘者最慷慨的馈赠,更是时光对未来的庄严承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十二吐乡正用颗粒归仓的饱满谷粒,奏响着一曲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农民共富的嘹亮凯歌。

  (草原云·内蒙古日报记者:肖璐)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