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时政新闻

凝聚共识推进强国建设 接续奋斗开创复兴伟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内蒙古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本网10月24日讯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在全区各地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切实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攻坚克难、不懈努力、接续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格此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妙婵说,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令人振奋。她表示,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深化产业融合,持续办好“南瓜节”,打造特色品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业+文旅”深度融合,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大唐蒙西新能源事业部党建工作部主任武经伟说:“作为新能源企业的一名党务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第一时间组织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绿色能源发电事业,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全会提出,要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宣传,使全党全社会领会好全会精神。作为宣传战线的一员,我将依托包头市东河区现有宣讲资源,结合分众化宣讲经验,发挥老干部正能量宣讲团和青年宣讲员的作用,推动全会精神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用贴近群众的语言和案例,把政策理论讲透彻、讲鲜活,切实凝聚起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为东河区高质量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东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秦丽萍说。

  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深厚的为民情怀。东河区河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寇冬表示,将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深化“红色物业”工程,着力破解社区治理难点,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就业、养老、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部署要求,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遵循。”兴安盟农牧局副局长付晓秋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兴安盟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的5年,兴安盟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在‘十五五’期间,继续提升农牧业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全力延伸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和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深化农村牧区重点领域改革,多措并举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贡献更大力量。”

  当前正值“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全会再次强调“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在通辽市农牧领域引发强烈反响。农牧系统干部和广大农牧民一致表示,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抓好千万亩“吨粮田”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打造、乡村振兴常态化帮扶等重点工作,以实际行动开创“三农三牧”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全会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十五五”期间的就业创业工作锚定了方向。“我们将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打造‘通情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品牌,通过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创业支持体系、夯实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基础等措施,全力开展好就业促进行动,促进实现全市高质量充分就业。”通辽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向宏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我们将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支持外贸企业开展精深加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与此同时,积极构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搭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壮大公共海外仓规模,扩大新兴产业、加工贸易出口,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巴彦淖尔市商务局副局长郝文彪说,巴彦淖尔市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坚持把外贸转型升级作为推动农产品出口提质增效的重要切入点,今年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46.7亿元,同比增长8.1%,总量位列全区首位。2024年,巴彦淖尔市有出口实绩的籽仁加工出口企业185家,产业链延伸带动制种、果胶、机械设备及包装等配套企业超40家,已形成覆盖生产、加工到出口的完整链条。

  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这为今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乌海市自然资源局改革发展与科技科科长潘如玉说:“‘十五五’规划建议描绘的宏伟蓝图,令人振奋,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接下来,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胸怀‘国之大者’,立足本职工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决扛牢维护生态安全的职责使命,立足乌海实际,持续巩固林草生态建设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乌海力量。”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郑学良 宋阿男  高敏娜  霍晓庆  薛来  郝飚  陈春艳  通讯员  杨彩霞  综合报道)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