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旗县融媒

乡村振兴路上的“呼铁答卷”:照亮乡村 兴旺产业 筑牢堡垒

  从四子王旗库伦图镇富贵村的脱贫攻坚战场,到大黑河乡巨龙太村的乡村振兴一线,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帮扶足迹,深深印刻在这片土地上。驻村干部曹志明正是这条帮扶接力路上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之一。他于2018年6月投身富贵村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圆满完成阶段任务后,于2021年10月再次肩负重任,作为呼铁局派驻巨龙太村的驻村干部,奋战在乡村振兴前沿。自2025年6月起,曹志明担负起驻村第一书记的重任,持续将铁路的帮扶力量注入草原乡村。

  定点帮扶巨龙太村以来,呼铁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立足当地实际,发挥行业优势,精准施策,在民生改善、产业振兴、组织建设、消费助农、就业扶持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呼铁动力”。

  驻村伊始,工作队便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首位。村民张大爷感慨地说:“以前村里没路灯,晚上出门总得摸黑,现在好了,铁路局给装了太阳能路灯,亮堂堂的,心里也踏实了。”2024年9月,呼铁局出资援建的112盏路灯,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更温暖了百姓的心。

  面对幸福院老人们的实际困难,呼铁局帮助新建户外台阶、加装安全扶手,完善厨房、餐厅、淋浴间等功能设施。幸福院的老人们纷纷表示:“现在生活方便多了,有了热水器、洗衣机,台阶也加了扶手,住得安心!”

  驻村第一书记曹志明说道:“我们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补齐设施短板、夯实民生底色,是帮扶工作的基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呼铁局在帮扶中始终注重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在养殖业方面,帮扶队积极推广“肉羊育种联合体”新模式,邀请专家传授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知识,引导村民引进优质种羊。

  养殖户王大哥说:“以前养羊靠老办法,现在专家教我们科学喂养,羊羔成活率高了,收入也上去了。”目前全村存栏基础母羊11600只,其中引进优质种羊552只,为养殖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种植业方面,工作队大力推行“小田并大田”集约化耕作模式,引导13户村民集中连片耕种524亩土地。试点农户高兴地说:“去年我家增收了两万多,机械化种植就是省力又高效!”

  针对当地农机服务短板,呼铁局重点帮扶龙兴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机具、建设库房。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道:“现在我们能为村民提供优惠的农机服务,既帮大家节约成本,合作社也有了稳定收入,还能为村集体做贡献。”截至2024年底,该合作社已为村民耕作2831亩,直接节约成本超5万元,实现创收33万余元。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工作队将村党组织建设作为关键抓手。村支书表示:“通过定期学习,村干部的政策理解能力和执行力都得到了提升,工作更有方向了。”

  同时,呼铁局帮扶建成了四子王旗首家村史馆——巨龙太村村史馆,并升级改造了草原书屋。部分村民们表示:“现在村里有了文化场所,孩子们都爱来看书,我们也常来了解村史,感觉更有凝聚力了。”

  呼铁局充分发挥铁路系统优势,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和就业帮扶。在呼和浩特火车东站设置消费帮扶专柜,动员局属各单位优先采购脱贫地区农产品。2024年全年消费帮扶总额达5434.75万元。

  就业帮扶方面,呼铁局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积极挖掘岗位,优先录用脱贫地区毕业生和劳动力,2024年共接收脱贫地区毕业生512名,雇佣劳动力1166人,助力脱贫家庭稳定增收。”

  乡村振兴需要立足实际、多维发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落实乡村振兴帮扶长效机制,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推进乡村产业体系建设,指导帮扶村拓展肉牛、肉羊、马铃薯等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曹志明说道。

  呼铁局将始终以党建引领治理,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切实解决群众关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四子王旗的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铁路智慧和力量。

编辑:张彦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