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阿拉善

阿拉善盟:培育特色劳务品牌 打造就业金字招牌

  “奇石推介师”“驼乡工匠”“驼峰卫士”…… 在阿拉善盟,一个个带着鲜明地域烙印的劳务品牌,正成为农牧民就业增收的 “金钥匙”。

  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劳务品牌是具有地域标记、行业特征、技能优势和市场口碑的劳动者群体标识。今年以来,阿拉善盟将 “戈壁特色资源” 转化为 “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已培育认定9个劳务品牌,累计带动超3万人就业,实现了从“零散务工”到“品牌就业”的跨越。

  走进阿拉善大漠奇石产业园,在全新升级的创业孵化基地内,各个柜台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阿拉善特色奇石与玛瑙饰品。商户哈斯额尔登手持一串玛瑙彩珠项链,向顾客讲解着石纹成因。他告诉记者:“以前在牧区放牧捡石头,收入全凭运气。现在,产业园有了直播基地,我们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收入稳定多了。”

  这里汇聚着当地最优质的奇石资源、最集中的加工企业商户,以及大量奇石从业者,为“阿拉善奇石推介师”劳务品牌提供了天然成长土壤,吸引众多农牧民放下牧鞭加入产业园,让奇石销售成为稳定增收的新渠道。“是‘阿拉善奇石推介师’这个身份给了我重新就业的机会,通过参加产业园的技能培训,让我学会了奇石销售和直播,现在自己开了个小摊位,收入很不错。”商户李海霞高兴地说。

  据了解,产业园目前直接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近万人从事销售、直播等产业环节,更通过电商、物流等延伸链条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如今,推介师队伍已成为一支兼具传统赏石文化底蕴与现代直播营销能力的专业团队,产业园的规模化运营,更让品牌培育有了标准化的培训体系与市场推广平台。

  “我们的品牌既能吸引周边农牧民、返乡青年加入,扩大就业容量,又能带动物流包装、文旅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品牌促就业 就业兴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力。” 据阿拉善大漠奇石产业园综合管理部部长、“阿拉善奇石推介师” 劳务品牌负责人李瑾介绍,将联合人社部门与院校建立培训考核体系,确保推介师队伍的专业性,同时通过全国展会、线上宣传等渠道打响品牌知名度,为推介师提供创业支持,让品牌持续赋能产业与从业者。

  如果说奇石产业让阿拉善的“石头”变成了“宝贝”,那骆驼产业则让草原的“软黄金”香飘更远 。

  在 “中国驼奶之乡” 阿拉善右旗,神驼乳业科技公司的现代化车间内,新鲜驼乳经不锈钢管道输送至加工线。销售部工作人员李苗苗感慨道:“加入神驼乳业后,我不仅在职业上获得成长,公司的薪资待遇和人文关怀也让我很有归属感。现在,我把这份工作当作事业,愿意跟着企业一起把阿拉善驼奶品牌做优做强。”

  作为 “驼乡工匠” 劳务品牌培育基地,神驼乳业构建起“养殖—加工—营销” 复合型劳务输出模式,与12个苏木镇合作,辐射2500名养驼专业户。稳定的奶源需求让农牧民养驼更有底气,当地农牧民增收显著,本地就业率提升22%,有效推动了农牧民转移就业。

  阿拉善右旗神驼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驼乡工匠” 劳务品牌负责人王汉林说:“我们正与畜牧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专业培训,计划新增100个就业岗位,带动2000人融入产业链,进一步提升骆驼养殖的规模化水平。”

  今年以来,阿拉善盟立足“生态优先 产业多元”发展定位,将劳务品牌培育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绑定,通过建立“政府+企业+院校”协同培育机制,从技能培训、市场推广等维度构建品牌孵化体系,推动劳动力技能提升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阿拉善盟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娟表示,将紧扣“驼乡特色+产业需求”核心,推进劳务品牌建设,联动文旅、电商资源,讲好品牌故事,助力品牌与骆驼产业、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同时,不断优化服务,落实奖补政策,培育龙头企业,让劳务品牌成为促就业、兴产业的有力抓手。

  如今在阿拉善

  从”奇石推介师”到“驼乡工匠”

  从“驼峰卫士”到“高新能匠”

  ……

  一个个鲜活的劳务品牌

  正以独具匠心的“阿拉善智慧”

  在北疆大地书写着

  就业与产业同频共振的生动答卷

  孟燕 宋家铭 莎仁格日勒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