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赤峰

赤峰市玉米示范田亩产创历史新高

  10月19日,敖汉旗玉米示范田里传来令人振奋的喜讯:经自治区农牧厅组织专家现场实收测产,当地应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取得成功,最高田块亩产1427.32公斤,刷新赤峰市玉米单产历史纪录,为全市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树立了高产样板。

  本次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组成专家组,对敖汉旗牛古吐镇喇嘛板村玉米示范田进行测产。示范田统一选用MY73玉米品种,应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这一核心技术模式。测产过程中,专家组严格遵循测产标准,通过对示范田实地勘查,采用十三点取样法进行实收,对收获果穗现场称重、计数,并科学取样脱粒,使用专业仪器测定籽粒含水率,最终按照国家标准含水量严谨核算出实际产量。

  经过现场实收测产,实测数据振奋人心: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高达1427.32公斤;连片示范区平均亩产1309.02公斤,双双创造了全市玉米大面积单产新纪录。这一突破性成果展示了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集成的巨大增产潜力,标志着赤峰市在玉米生产能力提升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自2021年以来,赤峰市开展“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引进试验,经过几年不断探索和推广,从最初的500亩试验田到如今推广面积突破215万亩大关,全市玉米生产迎来质的飞跃。而技术的成功推广,离不开我市创新探索的“四个优先”“四个结合”绿色增产方式,筑牢玉米增产根基,指明玉米增产路径。良种良法配套优先,筛选耐密植高产抗逆新品种,在此基础上亩保苗普遍增加1000株以上;农机农艺融合优先,引导种植户使用高性能精量播种机,实现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精准作业;安全投入优先,在技术推广田内做到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推广优质有机肥、高效缓释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面源污染;瓶颈技术攻关优先,针对浅山丘陵干旱半干旱特点,持续优化膜侧增密水肥一体化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在增产同时减少农田残膜等面源污染。

  采取粮食增产与资源节约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试点先行与面上推进相结合,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相结合措施,既攻单产也重节水节肥。在元宝山区、翁牛特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等组织合作社应用先进精量机械开展代耕代种,在敖汉旗、喀喇沁旗应用膜侧精量播种机开展技术示范,让技术真正“落地生金”。巴林左旗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推广纳入工作目标,积极推广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翁牛特旗与科研院校联合建设“科技小院”,为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林西县由村委会领办专业合作社,再由合作社承担核心示范区建设任务,以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为重点,组织开展室内技术培训和田间现场观摩,既树立标杆也带动散户,力促全域均衡增产。(张绍军)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