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锡林郭勒

年产量突破2100吨,年销售额超1.2亿元 锡林郭勒奶酪香飘全国

  “十四五”以来,锡林郭勒盟锚定奶业振兴目标,以建标准、强监管、塑品牌为抓手推动传统奶业转型升级。如今,“锡林郭勒奶酪”年产量突破2100吨,年销售额超1.2亿元,授权企业达108家,从地方特色产业跃升为带动牧民增收、享誉全国的“草原金名片”。

  小作坊蜕变大产业 现代化转型提速

  在锡林春泽奶食品加工厂的生产车间里,现代化流水线全速运转,工人们正忙着对奶豆腐、乳清糖等产品进行精细加工。作为“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该公司紧抓奶业振兴机遇,持续推进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现已推出近20种特色奶制品,年加工鲜奶能力达2000吨,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成为传统奶制品产业现代化转型的典型。

  同样享受到品牌红利的,还有镶黄旗娜日娜奶酪店。这家经营15年的老店,如今日均加工鲜奶1500斤,在保留“自然发酵、手工塑形”传统工艺的同时,引入标准化杀菌技术,让老味道有了新保障。经营者萨日盖还利用乳清研发出10余种新产品,“有了‘锡林郭勒奶酪’品牌加持,奶豆腐、乳清蛋白酪等都有了固定客群,每月订单不断。”

  双地标认证 赋能全渠道拓市场

  “锡林郭勒奶酪”能快速走向全国,离不开品牌力的持续提升。目前,该品牌已先后拿下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跻身“中国乳业新势力年度影响力区域乳品品牌”,成为内蒙古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为让草原奶酪走进更多家庭,锡林郭勒盟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营销体系:线上在京东、抖音等平台开设官方门店,2023年线上销售额占比达80%;线下在北京、呼和浩特等地建起体验店,还与中石油“昆仑好客”、胖东来、盒马鲜生等连锁渠道合作,让产品触达全国消费者。

  标准体系筑根基 政策护航促发展

  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是基石。锡林郭勒盟累计发布传统乳制品标准53项,从生产工艺到产品术语实现全链条规范,既填补了行业空白,也为产业划定“质量红线”。营商环境也持续优化,食品生产许可实行“1个工作日”审批,成为全区流程最优盟市;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落地,诚信主体“无事不扰”,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

  资金与技术支持同样给力。截至2024年底,全盟累计投入1.6亿元扶持奶业,其中2024年还拿出139万元专项补贴23家奶牛养殖主体,推动82.6%的生鲜乳直供授权企业。同时,组织企业赴法国、荷兰学习先进技术,制定风味奶酪等3项团体标准,为产业升级注入动能。

  链起牧民增收路 共享产业红利

  “小奶酪”撬动“大增收”。锡林郭勒盟通过“企业+合作社+牧户”模式,让99家授权主体成为牧民增收的“纽带”。东乌珠穆沁旗机勒乳业加入品牌后销量增长20%,辐射带动23户牧民年均增收45万元;苏尼特左旗德歌吉奶制品加工厂借助“察干伊德贷”360万元贷款,日产能力从300公斤提升至800公斤,年销售额预计达400万元。

  如今,“锡林郭勒奶酪”正朝着“中国人自己的奶酪”目标持续迈进。下一步,锡林郭勒盟计划推进39家授权主体追溯系统安装,支持企业在盟外开设自营门店,推动奶酪与文旅、康养产业融合,让这张“草原金名片”在全国市场持续飘香,为奶业振兴提供可复制的“草原样本”。(道力亚 苏楞高娃)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