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轻覆草原,寒风掠过边疆,十月的乌兰察布已见冬日端倪,但一股炽热的国防教育热潮却在这片土地上蓬勃涌动。乌兰察布军分区立足驻地多民族聚居、地处边防前沿的实际,将国防教育深植校园课堂、融入牧区生活、嵌入机关实践。从理念宣讲到实战实训,从7年接力的助学行动到16载不断地线上答题,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项连着一项推,该军分区用实际行动推动“爱党爱国爱军”信念在北疆大地扎根生长、历久弥坚。
校园铸魂,点燃青春报国梦想
“请全体肃立,升国旗,奏唱国歌!”9月2日,乌兰察布市全民国防教育集中示范活动在四子王旗红格尔蒙校隆重举行。这所曾见证神舟归来的学校,成为军分区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乌兰察布军分区深耕校园国防教育,以“百名上校进百校”、国防装备展示、军事课目演示为核心,打造沉浸式教育课堂,让学子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国防意识。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8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13所“军民共建民族团结示范校”,形成覆盖各学段的育人网络。
与此同时,在卓资县,朝阳中学“强国强军有我,青春致敬国防”主题活动以仪式教育与互动体验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集宁区,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国防教育示范班”历经7年耕耘,人武部干部与家庭困难学生结对帮扶,助力一批批学子考入军校;文化小学国防教育主题教室培养的“小小国防讲解员”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将戍边故事娓娓道来,让国防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教育如春风,润物细无声;信仰似星火,燎原势不可挡。乌兰察布军分区以校园为起点,用长期坚守培育后备力量,让青春理想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全域浸润,凝聚强军兴军合力
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全民参与热潮涌动,已成为乌兰察布军分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鲜明底色。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该军分区与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紧密协作,构建起“线下有声势、线上全覆盖、边疆不断线”的立体教育新格局。
春季,“爱我国防”主题演讲比赛吸引全市各界踊跃参与,优秀作品通过电视与新媒体平台持续展播,传递“强军兴军”的时代强音。作为全市唯一的边境旗,四子王旗以“边防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为重要抓手,创新推动文化艺术进边疆、医疗巡诊进边防、邮政服务抵边关等一系列惠民举措落地生根、见行见效。活动现场暖意融融:乌兰牧骑队员们载歌载舞,用精彩演出传递党和国家的关怀;专业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开展实用的应急救护培训,为边境群众筑起健康防线;现场还送上500余份政策宣传手册,将法规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学习指南。活动不仅让边境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关怀与温暖,更进一步凝聚起军民同心、共守北疆的强大合力。
秋日,国防热情在云端延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民国防教育线上知识竞答活动全域展开,通过扫码答题、积分激励等方式,引导市民在寓教于乐中传承红色基因。与此同时,化德县“干枝梅精神”宣讲跨越地域限制,察右中旗征兵宣传与法律援助结合,丰镇市乌兰牧骑民兵分队创作的广播剧《英雄不朽》热播全网……各类创新活动覆盖全年,让国防教育跳出“单一框架”,展现出新时代的感染力与传播力。
从草原牧区到城市街巷,从线下宣讲到云端互动,乌兰察布以全域联动凝聚起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磅礴力量。
双轮驱动,筑牢长效发展根基
制度为基,筑牢教育之本;人才为要,提升实践之效。乌兰察布军分区通过体系化构建与专业化推进,为国防教育的长效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为推动国防教育从“活动化”向“常态化”“制度化”深度转型,乌兰察布军分区积极发挥制度构建与队伍建设的双轮驱动作用。今年,军地联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印发《2025年乌兰察布市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任务分工》,并举办全市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培训班,系统梳理政策法规与实践案例,邀请军地优秀教员授课,实地观摩校园国防阵地建设经验。
在制度与人才的双轮驱动下,乌兰察布军分区持续推动“百名上校进百校”“国防教育讲师团”等品牌活动实现常态化开展,指导各人武部将国防教育与征兵宣传、双拥共建、民族团结等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起“国防教育+”的协同推进模式。同时,军分区用心用情解决官兵后顾之忧,通过联动开展“军地青年鹊桥联谊”、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等务实举措,让尊崇军人成为社会风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从校园课堂到边疆牧区,从全民参与到体系构建,乌兰察布军分区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扎实有力的举措,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在这片北疆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军分区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推动军地资源,广泛凝聚社会力量,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信念深深植根于干部群众心中,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新的更大力量。(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安寅东 通讯员 腾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