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昆区 友为青年”读书交友会。
傍晚时分,昆区友谊大街街道锦绣嘉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无人机操作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交替进行;鹿城阅立方书店里,青年们围坐分享书籍阅读心得;昆区住建局羽毛球场、昆区全民健身中心的运动场地中,羽毛球对抗赛赛事正酣……这是昆区“青年夜校”日常的热闹场景。自2024年5月启动以来,昆区团委以“夜校”为支点,通过课程定制、服务创新、生态延伸,构建起“白天干事业、夜晚充能量”的青年成长新生态,让下班后的时光成为青年提升自我、融入城市的“黄金时段”。
靶向课程破圈 从兴趣到能力的成长闭环
打破传统标准化课程框架,以“兴趣驱动+能力拓展+地域融合”为核心,昆区“青年夜校”搭建了运动、艺术、技能三大课程矩阵。运动类课程涵盖羽毛球对抗、匹克球战术,还搭配运动康复指导,形成科学健身闭环;艺术类课程开设民族舞、声乐、吉他,从基础教学到舞台展演,助力青年实现艺术梦想;技能类课程则聚焦实用需求,短视频剪辑、手机摄影、演讲与口才等课程,精准匹配职场提升需求,更有螺钿制作、剪纸设计等非遗创新实践,让传统文化在青年中焕发新生。
为持续激发青年参与热情,夜校还创新性推出“盲盒课程”,不定期开设冥想、魔术、中医体验等隐藏款内容,2025年以来已开展10次,吸引200余人次参与。随着课程体系不断丰富,2025年新增18门课程,累计开设吉他、瑜伽、美妆等75门课程,开展321班次,覆盖青年6140人。授课场地也从最初的街道“青年之家”、人才培训基地逐步拓展至文化馆、书店、特色街区、咖啡店等青年聚集区,新增14处活动场地,实现从昆南到昆北的服务覆盖,让青年人“就近充电”。
10月11日,昆区“青年夜校”隐藏款课程“中医课”如期举行。这款课程打破“中医难懂”的认识误区,通过生活化案例系统学习了解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等体质典型特征,能通过面色、舌苔、作息习惯、身体反应等日常表现,初步判断自身及他人的体质类型。40名学员通过线上报名参与该课程,学习如何制定个性化养生建议,并针对性调整饮食、作息,实现“对症养生”的健康管理。
从握杆手抖到精准落袋,台球课不仅让人学会了技巧,更解锁了夜晚的快乐新方式。原本以为台球只是“戳球”,上完课才懂每一杆都是角度与耐心的博弈,成就感直接拉满。学员鹏鹏课后表示,“握着球杆的那一刻,所有的压力仿佛都被暂时搁置了,专注于角度和力度,看着球在桌上滚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太治愈了。”
服务模式创新 数字化与沉浸式的双向赋能
打开小程序就能选课,系统根据职业推荐相关课程,这样便利的选课体验来自于昆区团委联合智慧昆都仑数据中心开发的“青年夜校”选课小程序,不仅实现课程预约、签到的数字化管理,更通过采集职业类别、技能需求等数据,为青年绘制“人才技能画像”,为课程迭代提供精准依据。
在服务团队搭建上,青年夜校建立“双师课堂”机制,组建“专职干部+专业教师+学员管理者”队伍,通过10个学员交流群覆盖2000名青年,提供全流程咨询与支持。为平衡公益属性与可持续发展,夜校创新采用“第三方收费+师资库共建”模式,遵循“机构让一点,学员出一点”原则,将课程价格控制在每节20~40元,既保障课程质量,又降低青年参与门槛。同时,吸纳大学生志愿者与优秀学员参与管理,通过课程问卷收集反馈,形成“教学—实践—反馈优化”的动态改进机制,让服务更贴合青年需求。
今年5月,青年夜校进一步升级服务,为高层次人才与青年人才定制无人机技术应用、AI技术、创新创业指导等专业化课程;同步启动“青年技能夜校”,聚焦就业能力提升,让夜校成为青年人才成长的“助推器”。
生态延伸聚力 从成长空间到城市归属感
青年夜校还在不断开启更丰富的“隐藏款”课程,丰富年轻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敏锐捕捉他们的思想成长与社交需求,在Fanfan咖啡、青松茶馆等特色场所,构建“主题阅读区+圆桌讨论区+创意分享角”的沉浸式空间,围绕“职场效能跃迁”“文化传承创新”等议题,以“领读分享+跨界辩论”形式,让读书成为青年思想碰撞与社交连接的桥梁。
不止于文化赋能,夜校服务还与青年就业深度融合。2024年以来,昆区连续开展四届“昆鹏归巢”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000余个,吸引500余名昆都仑籍青年返乡创业就业;2025年618电商购物节期间,打造青春昆都仑YOUNG市集,发放1000余张“昆区青YOUNG卡”,涵盖餐饮、购物、文旅专属优惠,以“组织建设+消费赋能”双轨模式,激发了青年留昆热情。( 李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