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探索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化的宣讲工作新格局。通过精准施策、网格赋能、线上发力等多种方式,将政策理论转化为百姓爱听的“家常话”,将党的关怀送到草原深处、传至农家炕头,让惠民政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草原大地,在广大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四子王旗的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合力。
“何大姐,您看这一项项都清清楚楚。这是玉米种植、菜籽种植产业奖补,饲草料补贴,还有聘用公益岗护林员工资,加起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在乌兰花镇脱贫户何喜枝家中,包片干部闫镇长拿着《惠民政策手册》和收入明细表,一笔一笔帮她仔细核算。何喜枝感慨地说:“以前只知道有补贴,具体多少、怎么来的都不清楚。现在干部上门讲得明明白白,这心里啊,亮堂!”

针对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群体,四子王旗注重精准发力,重点施策。乌兰花镇启动“全体机关包联”行动,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对全镇365户脱贫户、监测户实现包联全覆盖。包联干部不仅送去精心编印的万余本惠民政策手册,还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讲解,细致说明补贴标准、申请流程,引导群众算好“惠民账”“幸福账”;大黑河乡则组建由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骨干构成的宣讲小分队,深入农家炕头、田间地头,用“乡音土话”拉家常、算对比账,让群众直观感受“惠从何来、惠在何处”。
四子王旗还充分发挥网格化治理优势,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宣讲体系。在乌兰花镇,一支由“社区两委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网格员”组成的多元宣讲队伍,通过“走家串户、墙根板凳拉家常”等接地气的方式,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及时解答群众疑问,让政策更贴近群众生活;红格尔苏木则采取“理论宣讲+身边事阐释”相结合的方式,既邀请旗委讲师团进行专业理论宣讲,也由苏木党委书记在宣传栏前,用身边事阐述大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可感可及、声入人心;巴音敖包苏木嘎少嘎查的“两委”成员和驻村工作队则深入牧民家中,开展一对一宣讲。他们结合《四子王旗惠民惠农惠牧财政补贴项目一张明白纸》,详细解读政策内容,确保牧民群众对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真正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牧民群众的获得感。
“大家注意了,旗里刚发布了新的产业扶持政策,我已经转发到群里,有啥不明白的随时问我。”在乌兰花镇的各小区微信群里,这样的消息每天都会出现。为扩大覆盖面,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线上渠道被充分运用,乌兰花镇依托微信公众号推送政策解读、图解,并由147名网格员转发至全镇各居民小区微信群,实现政策信息的快速扩散与精准送达。

线下活动同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红格尔苏木的乌兰牧骑队员化身文化传播使者,将理论政策、民族团结故事巧妙地融入精彩的文艺演出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农牧民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接受了教育;白音朝克图镇则采用“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的方式,用接地气的语言拆解政策要点,把复杂内容讲的通俗易懂,让牧民们听得明白、记得清楚;巴音敖包苏木嘎少嘎查更是将政策宣讲与生产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邀请旗农牧和科技局的技术人员,为牧民们带来实用型的技术讲座。技术人员们用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耐心地解答牧民们的问题,手把手地传授种植技巧,让牧民们在学习政策的同时,也掌握了实用的生产技术。
一系列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宣讲活动,不仅让党的惠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更激发了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内生动力。在大黑河乡的“炕头宣讲会”上,老党员石青祥深有感触:“我经历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现在看病有医保,养老有保障,孩子们上学还免费。这样的好日子,过去想都不敢想!我们要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如今,在四子王旗的草原牧区、田间地头,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成为常态。党的惠民政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宣讲、一次次贴心的交流,如春雨般滋润着每一位群众的心田。
展望未来,四子王旗将围绕群众需求,持续优化群众教育工作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宣传与服务,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