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民族文化宫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巡展在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
启动仪式后,参观者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踏入了这段各民族血脉相连、水乳交融的历史长河。柔和而明亮的灯光下,三鹿纹金饰牌上细腻灵动的刻痕见证着这片广袤土地上,各民族交流融合的过往;从《山海经》《钦定回疆则例》等古籍中,可以窥见各民族在精神理念、文化传承与生活实践中紧密相连、深度依存的关系;“古籍里的故事”专题栏目通过家喻户晓的历史传说与相关古籍记载,展示了各民族相互尊重、学习借鉴的历史真迹。
展览第三单元则彰显了党的民族政策发展脉络,展现了乌兰察布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层活力和“人民楷模”都贵玛等先进个人与集体的感人事迹,诠释着“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深刻内涵。
来自山西的游客王睿琦参观后感慨:“这次观展让我感触很多。这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许多文物和古籍诉说了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新时代参与者,我们每个人都肩负传承历史与文化、呵护团结的责任。”
据悉,本次展览共设置了“万众归心大一统”“久远绵亘大交融”“携手共建大团结”三大核心单元,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宫与内蒙古地区资源,共展出100余件文物、60余件古籍展品及100多册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整理出版成果。本次展览展期5个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高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