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匠心守艺传承北疆文脉 文明实践绘就和谐图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承载地域记忆、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立足群众需求、深耕文化传承,创新打造“益起守艺”文明实践品牌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多元化传承、深层次交融”为核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为“主场示范”,全区27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同步响应,开展“益起守艺”系列推广文明实践活动263场次。让非遗“活”起来、民间文艺“火”起来,为北疆文化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益起守艺文明实践公益活动“指尖剪影”剪纸篇成果展示合影留念(林翠霞 摄)

  以需求为导向,锚定传承“坐标系”。品牌建立之初,中心通过面对面沟通、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多元方式,深入扎赉诺尔区第一、第二街道辖区及团结小学、榕欣小学、第二中学开展调研,精准掌握辖区居民与中小学生对体验式传承本土非遗、民间文艺的迫切需求。从居民群众期待“亲手制作非遗手作感受文化温度”,到学生家长认可“非遗体验助力孩子了解家乡文脉”,再到两期试点活动(“石上生花”石画篇、“指尖剪影”剪纸篇)吸引百余名离退休老干部、企事业员工、青少年踊跃参与,充分印证品牌活动与群众需求高度契合,为后续常态化开展筑牢坚实基础。

  文明实践者展示石画成果(林翠霞 摄)

  以创新为驱动,搭建传承“新平台”。品牌活动紧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目标,构建“守正创新、破圈融合”的传承体系。一方面,深挖本土资源,依托石画名家工作室等百匠百艺工作室,联动社区活动形成传承合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触摸非遗;另一方面,打破地域界限,通过“请进来”邀请呼伦贝尔市其他旗县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手艺人授课,让不同地区的非遗魅力在此碰撞交融,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创新“文明实践+非遗+民间文艺”模式,融入打卡名家工作室、集活动明信片、有礼趣味问答等互动玩法,结合节日元素与时代主题,让非遗传承从“静态观赏”变为“动态参与”,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手工艺人王亚坤介绍剪纸作品创作理念(林翠霞 摄)

  以优势为支撑,夯实传承“硬根基”。扎赉诺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凭借扎实的资源整合能力与丰富的活动经验,为品牌建立提供强有力保障。在人才培育上,依托辖区内“百匠百艺”工作室,深入挖掘并汇聚了一批本土优秀匠人,包括民间手艺人盖红艳、葫芦手工艺人张晨华、剪纸艺人王亚坤、扇面画画家褚艳彦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手艺人;在活动策划上,中心策划开展了“石上生花”石画篇、“火墨福禄”葫芦手工艺篇、“扇美北疆”扇面画篇、“指尖剪影”剪纸篇四场主题活动后,全区27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响应,覆盖干部群众万余人,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名家工作室及新媒体矩阵,全方位展现扎赉诺尔区非遗魅力,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

  从“石画传情”到“剪纸寄意”,从工作室里的匠心教学到社区中的沉浸式体验,“益起守艺”文明实践品牌活动正以鲜活的形式,让扎赉诺尔区的非遗与民间文艺走出“深闺”、融入生活。未来,该品牌活动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优化场地保障、深化资源链接、创新活动形式,让更多人成为传统文化的“体验者”“传承者”“传播者”,为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