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
一封跨越千里的感谢信
让呼伦贝尔学院的校园暖意融融
感谢人用真挚的话语讲述了
一场发生在雪夜里的动人故事
并由衷感激呼伦贝尔学院工学院
大四学生冯波的见义勇为
信中赞扬
冯波用行动诠释了
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闪耀着人性中最光辉的品格

10月19日,来自天津的汤先生与同事驾车从天津前往呼伦贝尔市公出。当车辆行驶至国道331兴安盟伊尔施至玫瑰峰路段时,由于天气寒冷、道路结冰湿滑,在一个无信号灯的路口,汤先生的车辆不幸与前方货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车辆严重损毁,A柱变形,副驾驶车门无法打开,情况万分危急。正当汤先生与同事惊魂未定、一筹莫展时,返校途中的冯波见状立即停车并上前询问,确认汤先生与同事的身体状况后,他冷静地帮助他们脱离已经变形的事故车辆,极大地避免了因道路湿滑可能引发的二次伤害。

在确保汤先生与同事人身安全后,冯波又协助处理事故现场,待处理完毕天色已晚,冯波又冒着大雪将汤先生与同事送到海拉尔的酒店,并与汤先生互留了联系方式,表示之后如需帮助也可联系他。面对二人的再三感谢,冯波只说这是“举手之劳”,是“任何人碰到都会做的事”。在后续的两天里,汤先生数次尝试表达感谢,同样被他坚定拒绝了。


事后,汤先生与同事专程到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社群民生部,希望通过媒体向曾在雪夜中伸出援手的冯波表达感谢。“那天雪那么大,车撞得不成样子,我们俩又冷又慌,要是没有冯波,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不仅救我们出来,还送我们到海拉尔,这份情我们一直记着。”提起当时的情景,汤先生仍满是感激。

危难背后的挺身而出源于冯波扎根在骨子里的信念与担当。冯波来自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他曾在部队服役5年,2023年9月退伍后考入呼伦贝尔学院。军旅生涯不仅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更塑造了他“人民有需,我必前行”的责任感。

在采访中,冯波表示,这不是他第一次见义勇为,在日常生活中,朋友和同学遇到困难他都会及时伸出援手。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影响着这个青年,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大学生,在别人危难之时伸出援手本就是该做的事。”
雪夜里的逆行身影
不仅暖了异乡客
更彰显着当代青年
不负青春使命的责任担当
(李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