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化德县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千万工程”经验,秉持“守底线、促增收、强基础”这一主线,全面统筹推进防返贫、兴产业、优民生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冲刺“两个不低于”目标,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扛牢责任强根基,建强队伍抓落实
2025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召开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广泛动员县处级领导、行业部门负责人、乡村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等各方力量,开展全域摸底排查工作。全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当前重点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构建起党政主要领导共同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分管领导协助抓、行业部门分工负责落实的工作格局,全方位推动巩固衔接工作迈向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与此同时,化德县对驻村工作队进行了轮换,共选派238人组建驻村工作队。按照“凡派必训”的原则,由县委党校牵头,针对新选派驻村干部开展了一轮集中轮训,切实提升驻村干部的履职能力与专业素养。
织密民生保障网,落实政策暖民心
在政策落实方面,化德县聚焦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关乎民生的关键领域,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教育保障——
对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学生展开动态监测,全力实现“零失学辍学”目标。为2名特殊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并保障31名学生能够随班就读,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医疗保障——
脱贫人口以及监测对象的基本医疗保险与大病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持续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切实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减轻就医负担。
住房安全保障——
建立起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核查机制,目前33户危改任务已完工20户,有力保障了农村居民的住房安全,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
饮水安全保障——
投入205万元用于治理9个村存在的管道老化、冬季冻结等饮水安全问题,另外安排2900万元对城中村及易地搬迁人口供水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全方位确保群众的饮水安全,满足群众日常用水需求。
除此之外,化德县保持低保、特困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政策的稳定性,对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及时为无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众落实相应保障措施,筑牢坚实的民生底线,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增收赋能破难题,防贫监测筑防线
为保障脱贫户与监测对象实现稳定增收,化德县坚持“因户因人施策”,打出产业、就业、监测“组合拳”。
产业就业帮扶——
制定出台产业扶持、务工就业奖励政策,安排2500万元产业奖励资金以及360万元就业奖励资金,为具备劳动能力的群众提供种养业奖补、小额信贷(目前存量1022户,总余额5059.26万元)、技能培训等多方面支持。针对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群体,开1560个公益性岗位,助力他们能够就近就业增收;对于失能弱能群体,则通过生态补贴、光伏帮扶、临时救助等措施强化保障力度,全方位保障各类群体的收入来源。
防返贫监测——
遵循“精准识别、因户施策、动态清零”的原则,组织各乡镇对重点人群进行排查。截至二季度,全县现有脱贫人口6544户13136人(其中享受政策的有6061户11967人)、监测对象1463户2659人(2025年新识别67户135人),当前仍有429户756人未消除风险。针对这一未消除风险群体,已累计落实产业、就业、兜底等帮扶措施达1036人次。同时,为6061户脱贫人口制定增收措施达10307户次,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资金监管——
上级下达衔接资金24277万元(共安排项目47项)、京蒙协作市级资金3600.03万元(安排项目4个)、东城区援助资金1355万元(安排项目7个),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截至目前,衔接资金支出率达66.8%,京蒙协作资金支出率达44.87%,实现了“开工率100%、支出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此外,还完成了2012-2024年扶贫(帮扶)资产清算工作,建立起“到户类、公益类、经营类”三本账,资产总额高达26.6亿元,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京蒙协作聚合力,双向赋能促共赢
作为区域协作的重要抓手,化德县与北京市东城区在劳务、消费、人才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为巩固衔接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劳务协作——
组织69家企业参与“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117人。通过举办专场招聘、开展技能培训、发放稳岗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助力1644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其中脱贫人口844人)。积极培育“化德缝纫工”劳务品牌,带动90家服装企业蓬勃发展,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脱贫人口150人),且年人均收入可达5万元,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消费帮扶——
投入2800万元用于建设脱水蔬菜生产线、冷库以及恒温库,安排350万元补贴种植与家畜销售。建立4处农产品供应基地,精心打造“塞北汉丰”“双品进京”等品牌,在北京市东城区5家商超设置农特产品专柜,并创建4家驻京门店,同时依托京东商城、832平台搭建起线上销售网络,成功推动马铃薯产品进入东来顺集团销售体系,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
人才交流——
北京市东城区选派4名党政干部、14名专业技术人才赶赴化德县传经送宝,分享先进经验与专业知识;化德县也选派18名医疗、教育人才前往北京跟岗培训,通过这种双向交流的方式,有效补齐当地发展短板,提升发展能力。
下一步,化德县将持续充分利用好过渡期政策,紧紧围绕“三保障”与“三个落实”任务,不断巩固防返贫成果。针对乡村产业、建设、治理、增收、改革等相对薄弱的环节,实施清单管理,找准问题、补齐短板,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用心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王锦鹏 马晓波)





